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 课 稿秭归实小:李向琼今天,我作为五年级组的代表和大家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及电子导学案的设计思路。一、 教什么:从小处说,六个字:会推导,会运用;从长远看,也是六个字:会合作、会探究。二、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了能更好的凸显“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利用电子导学案高效完成上述目标,我们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一)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开课时,把学生带进漂亮的公园,学生不仅有美的享受,而且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很开心。接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就被三个小朋友争辩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大小这一数学问题情境所聚焦,因为凭他们现有知识水平已经无法解决生活中的这个实际问题,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数学思维也就从这个疑问开始了,今天将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1、复习旧知,作好铺垫大多数新知,其实都是生长在旧知识点之上的。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有3个意图:长方形的面积有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有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通过数方格得到它与长和宽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我们所要学的,是否可以化未知为已知,为下面的猜想、验证设下伏笔。2、仔细观察,合情猜想电子导学案中的“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量有关,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算是给学生一个支点,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再次被激发,他们不是凭空猜想,而是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情猜想:可能是邻边之积;可能是底乘高。因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想,他们会觉得有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情绪非常高涨,如果猜出了一个结果,他们会有喜悦感,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3、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猜想是否合理,验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猜想,他就会把自己与这个问题紧紧连在一起,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究竟对不对。于是,他便会主动地关心这一问题,积极参与后继的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 对于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是通过提问集学生智慧找方法:数方格和剪拼法等。 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探究方法之后,动手操作的感性意识会相当强,此刻,教师采用电子导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明细要求,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再次回归理性,并通过一个小组示范,使其他小组更加清楚明了,从而有序、高效地开始后续探究活动。各个小组并没有采用形状相同的平行四边形,这对教学信息反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为了真正让学生自己的数据说话,于是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动手和思维的空间,咱觉得值。最后,通过提问很多小组的学生,他们通过数方格和剪拼的不同方式验证了自己所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等于底乘高的。对于猜想不合理的同学,他们心底会对起初的猜想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对于猜想合理的同学内心会有满足感,无论猜想合理与否,都从中得到了体验,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挑战与乐趣。4、师生合作,二次探究: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仅仅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初步的理性认识,为了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底乘高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出场了。充分利用课件的颜色、动画及系列问题: (1)是不是任意剪,都能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剪,怎样拼得到一个长方形?(2)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3)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4)拼成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对剪拼法的内涵进行了重点诠释:用转化的方法,抓住变与不变量的数学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最后达成共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的确确是等于底乘高。整个新知识的教学,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现、比较、归纳,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在经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不仅有一种成就感,而且自主与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探究能力得以有效培养,同时也体会到了师生合作探究的重要,再次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5、分层运用,理解内化学习新知是为了解决新问题,通过练习,以求对新知理解内化之功效。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想法,设计了三轮练习第一轮:基础练习 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填表格,巩固新学的公式,给学生以正能量。第二轮:提升练习 通过给出的算法,让学生判断正误,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底和高要一一对应的关系,也算是个学生一个反面的温馨提示吧。第三轮:发散练习 回到开课中争辩的问题: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等底等高的两个图形,利用今天所学的可以判断出二者的面积其实是相等,接下来,是在两条平行线间出现了四个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判断面积谁大谁小,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放飞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三)让学生带着方法出教室。通过发言式小结,从知识上来讲,学生带着一种满足感在心中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虽没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但他们脑海留下深刻印记的却是探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由问生疑合情猜想验证猜想归纳小结解决问题。 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中,会化未知为已知,会动手操作,会合作交流,拥有了进行数学后继学生的金钥匙。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