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光荏苒,瞬间即逝。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大学生活,在暑假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踏上了去安徽的实习旅途。在我们无限的憧憬下,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安徽宏村实习基地,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八天充实丰富而又开心的实习生活。在黟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还完整地保存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这里的古道、古桥、古村落,恬淡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使来自异国他乡,来自繁华都市的人们,惊叹自己仿佛看到了当今世界的“世外桃源”。这里的风格就是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看够了繁华的都市的眼睛,在这里得到了洗礼和享受这简单的视觉体会。人们徜徉于中国传统文化那智慧的海洋中,陶醉在黟县恬淡、清新的田园风光里。第一站我们先踏着青石小路,来到了徽派建筑的代表宏村,初到宏村我就被这里的徽派建筑所惊叹,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完整的徽派建筑。大家都知道“仿生学”是二十一世纪一门新兴的学科,然而,黟县宏村的古人在五百年前,便有意无意地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这门学科,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引泉为牛肠”,企盼“牛形村落”能为宗族带来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两个犄角,一棵红扬,一棵银杏。以前村里有嫁娶之事,就绕红扬三圈,寓意百年好合;村里有高寿老人过世,就绕银杏三圈,寓意子孙后代高福高寿。沿着卵石小径,我们来到了牛刍胃“南湖”。湖光山色,在这找到了最贴切的印证,山起岚气,水生氤氲,形成云蒸霞蔚,平洁的湖面,倒映着高天流云和白墙青瓦的房舍,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受。湖边有著名的南湖书院,民国时期的驻英大使汪大婱、当代著名科学家李小娟在此接受过启蒙教育。参观完南湖书院,我们走进建在村子中间的“牛胃”。所谓“牛胃”是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大池塘,它那一弦一弧的造型,酷似一个硕大的“胃”,又因它象半个月亮,所以村人又称它为“月沼”。 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这就是月塘,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 实际上,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发地聚会期间。 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徽风柔波。这不正是一幅美丽的皖南民俗画图吗?沿着湖边小路我们来到了坐落在“月沼”边上的“乐叙堂”,“乐叙堂”为宏村汪氏之宗祠,像古徽州所有的宗族祠堂一样,“乐叙堂”坐落在村中央,汪氏宗族的各房支脉,以及一家一户的族众都是从这里呈辐射型向四处扩张发展起来的。 这里的景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缕清风,一抹红霞,每一条小路,每一汪流水,每棵树每朵花,就连那一尾小草也叫人禁不住产生怜惜之情,青山绿水阳光之间,叫我们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湖光山色,独领神韵。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巨幅长卷,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仿佛身处蓬莱仙境之中。马头墙、青石板路、各色的砖雕石雕木雕、对联,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其中,寒窗苦读,读书第一的寓意无处不在。好一个文化村落。半天下来,我们游遍整个宏村,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最有特色的“凸”字形的“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在现在来说就是没有消防间距,在当时如何解决这一影响徽州人的头等大事呢?那就是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它的堆叠数的多少也是权利、地位、声望的象征。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经过这半天的熟悉、游览,宏村的美丽已经深深打动了我,我们都已摩拳擦掌准备有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这里美丽的景象。当天下午我就拿起了手中的画笔准备用自己的画把这里建筑特色表现出来。灰色的砖瓦、白色的墙壁和“凸”字形的“马头墙”是我们要表现的重点,当然,刚开始画速写,我们画的并不是那么完美,晚上我们回到旅店指导老师对我们的画都一一进行了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对画速写的技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经过一天的熟悉,我们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相继参观了南屏、屏山、塔川、西递等旅游景点,沉浸在这美丽景色之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建筑特色就是这里的天井,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了解到天井的设置是黟县古居民布局中一大特色。从建筑学角度解释,当年那些经商发财的商户,唯恐财帛外露,建起了高达封闭的墙体,用来防盗防窃。然而,这些的高大的封闭的墙体在带来了安全感的同时,也带来了通风、采光、心里压迫等一系列矛盾。于是,聪明的建筑师便设计了在这高墙之内,开一“天井”,作为采光、通风的换气口。在风水学上还有一种说法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天降雨露、财气,落到房顶上后,不致于流到别人地上,当时的人们也把它叫做“四水归堂”。这些古民居中的陈设也独具特色。进入厅堂,正中照壁上垂挂的是大型画轴,画轴又称中堂,一般画的是山水、花鸟或象征吉祥如意的福、禄、寿三星。画轴两边,往往垂挂红底金字或黑底金字,出自名家书法的木质漆联。画轴之下,设有条案,条案长与照壁宽度相同,通常用的是质地坚腻的珍贵木材加工而成,大多非常沉重。条案前摆有八仙桌、八仙椅。所谓“八仙桌”,实际上一种用料精良的方形雕花木桌。条案上,通常在正中位置摆着自鸣钟。钟的两侧为瓷器帽筒,帽筒左边摆有古瓷瓶,右边摆有精致的木雕底座镜子。古时称左为东右为西,所以这种陈设又叫“东甁西镜”。东甁西镜的摆设是有着很深的内涵的,它取的是瓶镜的谐音“平静”。那走动的钟声与瓶镜组合成的谐音“终身平静”,体现了当时主人对生存环境的一种希望。 这几天的实习生活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惊喜。高强身向、形如迷宫的南屏村,重现了当时拍菊豆、卧虎藏龙的经典场景;小桥流水、建筑精美的屏山村是一个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地方;高低错落、状类宝塔的塔川仿佛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享受。在这些令人陶醉的美景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传承着中国许多历史文化的西递。西递旧称西川,三条溪流由东而西穿村而过,因水闻名;又因在村西1.5公里处是古代的驿站,又称“铺递所”,西递之名由此而来。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窍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还有宗族词堂、书院、牌坊和宗谱。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走进民居,美轮美奂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漏窗、房梁、屏风、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其中西园的木雕堪称世间绝品,西园中最具欣赏价值的应该是中园那两块雕凿着松、石、竹、梅“四君子”的漏窗,画面上有八个层次,运用了中国古代雕刻技艺中的所有技法,这两块石雕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石雕作品中的“绝世之作”。 除了我们自己观览、品味这里的建筑和景色,学校还为我们请来了当地的专家为我们讲解徽派建筑的特点,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这里之所以这么美丽与融洽是因为这里建筑融合到了自然环境之中,“环境决定格局”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第一个要点,之所以要“天人合一”是因为大自然有规律,而没有规矩,人的规矩要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村落选址大都利用天然地形,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大都选择在山谷内相对开阔的阳或山侧南向缓坡上。所以宏村的布局的基本形式是“枕山、环水、面屏”,环境相对封闭,但智慧的宏村人,因地制宜,巧夺天工,围绕着“牛”形建造人工水系和村落规划。牛形村落的形成,成功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融。依山依水的徽州与大自然刚柔并进、顺其自然,形成现在这样一幅完美的画卷。徽派建筑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对现代建筑的启示。首先,正像老师所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因地制宜营造村落。宏村村落身处地阻山隔,但宏村人却创造精美的建筑和如诗如画的生存环境、道路、水利工程,而让世人称奇,以至被世人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古代徽州人展现出的创造智慧和适应并改变生存环境、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的精神,今天仍然给我们一很大的启示。宏村村落建设注重“风水”,依山傍水的宏村村落,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巷道,既考虑的取水、排污、放火、防盗的多重因素,又考虑到生活起居的方便实用,即生存需求和审美趣味,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还有,建筑的人文色彩及装饰美。被国内外专家及中外游客称之为“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的徽派古民居 ,无论在造型、布局 ,还是在陈设、装饰 ,都显示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在建筑创造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优势,保持文化内涵,并“智取”外来的精华。如梁思成早年提出的“中而不古,新而不洋”。所以中国当代的民居建筑,不是将农村城市化,也不是把古村落从新农村的版图中单独出来,而应该将农村的山水、耕地、植被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谐发展为一体。最后,建筑环境设计的园林化情调和建筑规划上仿生学的运用。宏村古民居规划营造的尊重自然的精神与文化应当被继承和发展,并赋予现代民居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力,使其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充分和谐的理想生存环境。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作为中华文明甚或说是人类文明的宏村,其文化艺术魅力让人敬畏。我和同学来到这里不仅仅是写生,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被我们用画笔记录在本中,更是对古老的皖南徽派民居建筑文化艺术熏陶,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滋生与运用。短短的实习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从这里的一草一木,从人文建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