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资简答题口诀教师资格证冲刺资料包(电子版)1.学霸笔录 2.历年真题 3.记忆口诀 4.重难点汇总5.作文素材 6.冲刺展望资料7.必备简答题8.案例剖析 9.辨析题 10. 常考人物总计: 189,打包价: 99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简答题 口诀教育学基础知识1. 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色1. 教育的终生化。它包含各个年纪阶段的各样方式的教育。2. 教育的全民化。赐教育一定面向全部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益。3.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认。4. 教育的多元化。详细表现为培育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惹起教育思想、教育看法的变化。2.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的限制作用(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水平限制着教育系统、构造的变化(3) 生产力水平限制着教课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二、教育的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是劳动力重生产的基本门路(2) 教育是科学知识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 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 3.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拥有限制作用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主旨与目的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系统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政治功能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育所需要的人材基本门路2.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 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建社会舆论4. 流传必定的政治意识形态,达成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4.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 教育拥有传达、保留文化的作用(2) 教育拥有流传、交流文化的作用(3) 教育拥有选择、提高文化的作用(4) 教育拥有更新、创建文化的作用5. 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照。(1)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 人们的教育思想(4) 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照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 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要素。(1) 生产力发展水平易科学技术发展情况(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 青少年小孩身心发展规律(4)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7.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色。(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建性(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 教师劳动的长久性和间接性(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就的集体性8.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 道德修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从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对待自己的态度上表现的。(2) 知识修养。教师的知识修养包含政治理论涵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 能力修养。教师的能力修养包含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省能力 ( 较高的教育机智 ) 。(4) 心理修养。一个优异的教师需要具备优异的心理素质。9.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 关注生计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会把大批的时间都花在怎样与学生办理好个人关 系上。(2) 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关怀的是怎样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 备课资料能否充足等与教课情境相关的问题。(3) 关注学生阶段 可否自觉关注学生,是权衡一个教师能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记之一。10. 简述教师成长的门路和方法。(1) 观摩和剖析优异教师的教课活动(2) 睁开微格教课(3) 进行特意训练(4) 进行教课反省11.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 试行 ) 中师德为先的理念、能力为重的理念。(1) 师德为先:( 口诀:两爱两人)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拥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小学生,尊敬小学生人品,富裕爱心、责任心、耐心和仔细 ;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带路人。(2) 能力为重:(口诀:理论实践、研究学生、实践反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联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 研究小学生,依照小学生成长规律,提高教育教课专业化水平 ; 坚持实践、反省、再实践、再反省,不停提高专业能力。12. 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 试行 ) 基本内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知识1. 小学生发展知识2. 学科知识3. 教育教课知识4. 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1. 教育教课方案2. 组织与实行3. 激励与评论4. 交流与合作5. 反省与发展心理学基础知识13.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口诀:墓里多组戏精 )(1)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资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 对资料进行精美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 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资料。(5)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 着重复习方法,防备知识忘记。14. 防备忘记的方法。(口诀:法官实时,返回散中)1 实时复习,常常复习 ( 这是依据艾宾浩斯忘记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 。2 合理分派时间。3 分别复习与集中复习相联合。4 频频阅读与试图回想相联合。5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 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复习。15. 培育创建性的方法。(1)创建有益于创建性产生的适合环境 创建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足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着重创建性个性的塑造 保护好奇心。排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惧怕心理。鼓舞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想。给学生供给拥有创建性的楷模。(3)开设培育创建性的课程,进行创建性思想训练16.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课方法(口诀:思恋良方 )(1) 提高学生知识贮备的数目与质量。 (2)教授予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供给多种练习的时机。(4) 培育思虑问题的习惯。17.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 生理需要。2 安全需要。3 归属与爱的需要。4 尊敬需要。5 求知需要。7 自我实现的需要。18. 简述优异性格的培育方法。(口诀 :我的三观在集体,增强楷模因材施)(1) 增强者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实时增强学生的踊跃行为。(3) 充足利用楷模人物的示范作用。(4)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 依照性格偏向因材施教。(6)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课程改革19. 简述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1) 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集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当开设的课程(2) 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3) 意会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意会而形成的课程(4)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讲堂上所实质实行的课程(5) 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质体验到的东西20. 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 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拟订的相关学校教育教课的指导性文件。(2)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科睁开。(3)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据以进行教课活动的资料。21. 简述学生观、教师观、教课观、教课行为的转变。学生观:(口诀:两唯一发 )(1) 学生是发展的人(2) 学生是独到的人(3) 学生是拥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观:(口诀:见醋放盐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讨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课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讨教师应当是教育教课的研究者(3) 从教课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讨教师应当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讨教师应当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课观:(口诀:学习过人 )(1) 教课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课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课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课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教课行为的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重申尊敬、欣赏。 (2)在对待教课关系上,新课程重申帮助、指引。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重申反省。(4) 在对待与其余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重申合作。22. 简述新课程改革发展性评论的基本内涵。(口诀:内母猪过重,方去膘)(1) 评论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 表现最新的教育看法和课程评论发展的趋势。(3) 评论内容综合化。(4) 评论标准分层化。(5) 评论方法多样化。(6) 评论主体多元化。(7) 关注发展过程。23. 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由和表现。(1) 原由:(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育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 学校教育是经过受过特意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成效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样要素。4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2) 表现:(口诀:严规范,塑个性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拥有加快个体发展的特别功能。3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拥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 学校教育拥有开发个体特别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4.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启迪。(1) 个体身心发展的次序性 : 教育工作者应依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顺序渐进。(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