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一、价值引领及其重要性价值引领就是要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去引导人们的价值判断。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态度、方式和结果也不相同。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在要求。只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才能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正确的价值引领,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二、当前思品课价值引领方面存在的问题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新课标设置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把过去笼统的情感目标明确地扩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传统上只被当作手段和途径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确立为教学主导目标,并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调整的关键之所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核模式,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应试教育”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许多教师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自己将待岗或高职低聘,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2、 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逐渐把经济搞上去了,最高权威却没有了,道德标准也丢失了,文化上设施增加却没有了核心价值体系,于是产生了信仰危机。 我们现在不仅有信仰危机,信念危机,还有一个信任危机。喝的瓶装水是不是真矿泉水还是装点自来水忽悠人?喝牛奶怕有三聚氰胺,买菜怕有农药残留,吃肉怀疑里面有瘦肉精,吃虾又怕里面有避孕药,走路又怕随时掉进没井盖的井里三、教师担负着对学生价值引领的责任正确的价值引领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是师生进行课堂交流的关键。可以说,价值引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灵魂。如何对初中生开展具有生命力、内涵丰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四、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1、教师要明确价值引领的目标教育不仅是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更要点化和润泽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过有意义的精神生活。应培养学生掌握哪些价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全人类应共同遵守的生活价值观共12条:和平、尊敬、仁爱、宽容、幸福、责任、合作、谦逊、诚实、简朴、自由、团结。当代美国教育家厄内斯特波伊尔明确提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7种美德:诚实、尊重、负责、同情、自律、坚忍、奉献。 课堂教学不仅是在一般意义上教人生活的技能和常识,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引导人明确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化道德准则为日常行为。教师的引领应该以学生的精神感受为重心,并引领学生在这种体验和感受中获得精神的快乐、充实和幸福,构筑自己蕴涵着生命崇高价值与意义的精神家园,才能最终达到润泽生命的精神境界。2、用正确的方式引领学生(1)在课堂教学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品格魅力也会对学生的品格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些价值观的有形与无形的传递,会对学生的品格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艺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得教育,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它既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价值引领的方式方法第一步:精心设计教学,创设适合学生接受的情境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强调“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也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价值观引领,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精心设计教学,创设适合学生接受的情境,再辅之以合理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起到价值观引领的成效。情境的创设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资源;情境的创设还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设置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探究。第二步:创设一学生个融洽、民主、愉快、紧张而有序的教学氛围,让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自由陈述自己的价值观,同时在交流中明确别人的观点。这个环节要充分利用学生中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冲突。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这种矛盾冲突,便于对他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领。第三步:适时进行价值引导,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教师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是对学生进行有效价值引导的关键。教师在对学生的价值选择、价值观念进行评价时,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选择、敢于表达选择的结果。其次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在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五、案例呈现1、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真正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用课本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使生活体验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学习做个成熟的消费者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我们周末要去郊游,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应准备哪些物品,你想到哪里去买?买东西的时候应应注意什么?开发票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商家不配合,你打算怎么做?同学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发言,并就解决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消费者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合法权益受损时,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再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我注意结合本市本地实际环境情况的资料,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选择了合适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建构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怎么样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开展认真的思考,寻找符合社会规范的方法。而且唤醒了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了厚实的精神底色。2、认真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分析学生的价值判断,从而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例如:初三“学会亲近社会”中,我设置的问题:“老人倒地,好心人扶起,却被人说成肇事者,一些人还为此惹上了官司,因此老人倒地要不要扶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你的观点呢”,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进一步引领,使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和“看客”现象、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既要见义勇为,又要见义智为等3.促进学生将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坚持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良好品德,只有在现实的公共生活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养成。比如说,对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毫无同情和怜悯,模仿或尝试成人社会的不良现象,不热爱劳动、不尊敬师长、不爱学习和思考,不愿意与成年人沟通,沉迷网络等等。这些问题或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地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在与社会现实的互动中获得理想的视野,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信念;引导他们基于社会环境对各种价值观念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德行品格、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