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这个事件可说明()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B.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2.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了 幽王荒淫无道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A. B. C.D.3金州区有很多地名都是以姓氏来命名的,如富家村、赵家村等。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种命名方式是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 C信仰 D.血缘4.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5.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6.在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有 宗法制 小农经济 科举制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A B C. D7、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8、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9、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0、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为避免此类问题,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长城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推行郡县制11、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 D.推广行省制度12、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主要是因为统治者认识到( )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A正确,错误 B错误,正确 C皆正确 D皆错误13、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14、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15、隋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权重难治 C扩大民主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6、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7、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18、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殿阁大学士 D设立军机处19、明代在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专门设立的负责监察的机构是 A.都察院 B.监察御史 C.“科道” D.按察使司20、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到:“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意)-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 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1、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2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23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2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25、如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宋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26、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2710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项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成阳的苏某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一官员称赢政为大王,未受谴责C公元前218年,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赐给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28、秦朝郡县制基本适应了封建集权统治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皇帝与郡县官吏是君臣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控制,官吏不得世袭29王夫之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D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30、202323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l21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D六安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31、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是()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32汉武帝时,董仲舒、东方朔等有才学的人通过下面推荐得以到达皇帝身边得到重用。这种选官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3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4、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3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 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36、16.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皇帝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类别交给六部中的一个部去办理。请回答:剧本、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汉朝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D元朝、唐朝37、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