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编号:208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编号:2083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被引进视听教学领域以后,使视听教学运动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开展,教育技术的观念也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教学系统方法 2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 B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 3( )总结并撰写出培养演说家的经验演说术原理,其中提出学习过程的三个循序地步骤:“摹仿一理论一练习。 A昆体良 B杜威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4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变化。这是( )对学习的界定。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认知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 D建构主义理论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特点的是( )。 A经济性 B集成性 C交互性 D智能性 6下述关于录音一投影仪组合的表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 A录音一投影仪组合能同时传递视听教学信息,有效教授概念、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教学活动 B录音一投影仪组合要求系统有较好的声、像同步控制功能,对教师的操作技能与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教学设计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层次、知识状况等进行设计和修改 D录音一投影仪组合硬件设备移动性差,教学控制较复杂 7( )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方案、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标准的过程。 A广义 B人类 C狭义 D儿童 8( )基于他的“活动中心论,提了关于“问题解决学习过程的5步模式:问题一观察一假设一推理一检验。 A杜威 B加涅 C乔纳森 D布鲁纳 9.“各种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物,就如同用不同的车辆都能运载食品,但如不能改变食品的营养结构,不同的媒体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更大的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不在于媒体,而在于方法,任何一种教育媒体,其使用方法都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这是( )的观点。 A克拉克 B贝茨 C戴尔 D麦克卢汉 10.按照电视技术的要求,一幅比拟清晰的电视图像,至少必须有40万个以上的像素。如果每一个像素都单独同时传送,这就意味着传输一幅图像需要有40万个以上的信号通道。显然从技术和经济上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实际采用( )技术实现信号传输。 A压缩内容 B异步传输 c同步传输 D电子扫描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消沉。(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2学习条件源于个体之外和源于个体之内两方面。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习的条件,为了使符合希望的效果出现,需要确定这些条件。即系统设计的教学必须把“人类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根底,注意开展学习者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3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到达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上升;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为了到达目标,他们往往选择带有挑战性的任务。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4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是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5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出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是由于非倍频频率分量的多少和大小比例不同的缘故。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6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声音的高、低频率的电平,可以实现展宽频带、均衡人的听觉感受的音响效果。(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7教育活动的管理者可以借助计算机来综合处理问题、管理各种事务。例如,编制教育经费预算、制订教育开展规划、保存和查找学生人事档案等;还可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管理、学生成绩的管理、课程表的编排、以及图书资料的管理等。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8教育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在教育应用中的重要方面。可以将计算机作为研究工具或手段,帮助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统计和分析等,以实现教育研究的定量化和科学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检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种有用信息等。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19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此处所关心的既不是“群体在意见或能力方面的变化,也不是社会团体内和社会团体间的信息或态度“传播意义上的教育,所描述的教育是指向于个体的。(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20.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对学习时间、学习环境的管理、对自己的控制和寻求其他人支持的管理、以及媒体的选择与应用等。时间的管理是指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学习环境管理是指寻找和营造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对自己的控制的管理是指如何调整心境、坚持不懈、自我强化等。寻求他人支持的管理指寻求教师的帮助、伙伴的帮助、获得个别指导等。(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局部错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1使能目标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答:信息加工分析完成后,学习内容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 在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又是到达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就称为使能目标。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那么使能目标也越多。一般而言,如果先后两次教学的知识、技能距离较大,其中的使能目标也比拟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出发,来一步一步揭示其使能目标的,如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预先具备什么能力或倾向?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这样,起点状态、使能目标和终点目标 及其类型和它们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了,那么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确实定就有科学的依据了。 22常用的小组教学形式有哪些? 答:(1)以学习任务为定向的学习小组。目的是将小组成员集中起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或方案。 (2)教导式学习小组。目的是传授或澄清抽象的材料,考前进行复习或让学生就某一问题或观点展开讨论。 (3)个别指导式学习小组。目的是强调学习以后的矫正、指导,或对个别学习者独立的超前学习进行评价。 (4)苏格拉底式的学习小组。目的在于把师生会聚在一起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经过开诚布公的师生交谈而获得。 (5)合作式学习小组。目的是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习者组织在一起,通过成员共同的相互作用,调动每一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性,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6)脑力激荡式学习小组。目的是将不同的个体组合在一起,针对某一富有创新意义的课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7)漫谈式学习小组。目的是鼓励学生对与目前正在考虑的或与已经学过的材料相联系的课题做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讨论。 四、实践题20分 23. 参照教材中提到的我国教育技术的开展经验,你认为学校开展教育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技术。2分 (2)开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2分(3)教育技术开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2分 (4)教育技术开展的关键是人。2分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开展教育技术的先导。2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