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名称在山的那边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提供者李志春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生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这节课主要通过抓住“朗读”和“感悟”这两个关键环节来实现品味语言、感悟人生的目的,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诗歌的写作方法及“想象”“象征”这些诗歌写作的常用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 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及其常用的写作方法;2) 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学会运用;3) 反复朗读,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4) 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领悟“海”与“山”等关键词在诗中的深层含义; 5) 感悟诗歌表达的信念和哲理,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6) 逐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学会朗读、品味诗歌语言;2) 通过完成阅读和思考,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3) 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4) 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诗歌;3、情感、态度、价值观: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 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3)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看法,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2) 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3) 学生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但不强,教师要多加鼓励;4) 学生对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5) 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小组内解决不认识的字词;b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握诗歌韵律,都是适当点拨;c、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点拨掌握重点词句(如:“山”、“枯干的心灵”)的象征意义。2) 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背景音乐星空、大海。2、文章山不过来,我就过去。3、投影仪、录音机。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新课,完成知识目标(1)1、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大海营造学习氛围2、激情导入、板书课题3、简介诗歌的相关知识背景音乐大海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完成知识目标(2)(出示投影)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痴想 凝成 一瞬间 喧腾 隐秘通过朗读在小组内解决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基础知识积累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完成知识目标(3)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配乐、配画范读课文,注意重音、语气及停顿,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之前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根据教师安排反复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学生默读,大致了解诗歌内容(之后教师范读)。2、学生散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朗读,学生评价优劣。5、齐声朗读。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原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从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整体感知,完成知识目标(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目,学生讨论交流,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a、在山的那边是什么?b、诗中的“山”、“爬山”和“海”除字面意思外,还蕴含着什么意思?分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两节诗的大意,然后选代表发表看法,要求用语简洁、准确。探究研讨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研读赏析,完成知识目标(5)、(6)结合朗读重音,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以下问题(投影):“痴想”这个词在这里指什么?“铁青”是指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又表现的是什么?怎么理解“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话? “诱惑着我的山顶”中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枯干”是什么意思?“枯干的心灵”如何理解?文中多次写到“一次又一次”、“一次次”,有什么作用?(教师要适当点拨,比如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像信念、信心、战胜失望等等,再把握几个意象山、海、爬山、全新的世界)学生讨论之后交流同上在上述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思考诗歌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可多种)。主要采用点名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补充、分析归纳、明确答案等环节在教师的指引下研读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品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师小结教师归纳明确:这首诗,作者取象于大海群山,用以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在分析归纳之后,学生齐声朗读,再次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拓展迁移训练(一)联系个人实际,交流感受、畅谈。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每个人都跋涉过山。你的“海”与“山”是什么?你是如何做的? (二)就你的积累,结合本诗主题,说出1-2句名言警句。 (三)联想、想像:你还能以什么物象来形容困难挫折,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四)发散思维训练: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不畏困难险阻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可是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虽历经千辛万苦却仍一无所获,此时,我们怎么做才更合适呢?请听一篇文章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配合教师完成前面四个训练题。将语文课堂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并训练学生的联想、想像联想、想像能力,并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布置作业1、根据本课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2、抄写字词。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开始导入新课教师指导完成布置作业结束完成学生小组解决生字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完成学生按照教师设计朗读诗歌多媒体出示关于大海的图片、教师配乐朗诵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水平完成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投影出示整体感知思考题目交流讨论结果并可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投影出示研讨赏析思考题目交流讨论结果并可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教师指导下完成拓展延伸题否否否学流程图七、教学评价设计一、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1) 通过第二节课的课前复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有关诗歌的一些知识; 2) 通过和学生交流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和态度,即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以老师给予及时地肯定、适度的鼓励、树立榜样和互评为主。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堂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和听课教师的交流来评价自己在本节课教学时优点与不足,并适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和学生交流来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情况是否合适,从而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八、帮助和总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