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减”课后服务总结精准推进课后服务全力拓展开展空间我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阿鲁科尔沁旗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在旗教育 局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落实“双减”政策,努力实现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化、 科学化。一、精准解读,高效落实(-)精准把握政策我校专门成立了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召开领导 班 子、班主任、全体教师等专项会议,认真学习和领会课后服务工作相关精神 和实施意见的内涵,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建 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保障课后 服务效果。所有教师也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及自身特长积极参与,确保了课后服 务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平安责任,完善课后服务平安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强 化平安检查和考勤监管制度,确保课后服务的每项活动都在教师组织下平安地 开展。(二) 精细研究施策,我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家较远,加之留守儿童较多, 特别是农忙季节,放学后家K:不能按时接孩子,学生回家后,大局部家R的知 识水平也无法很好的辅导学生作业。学校利用班级微信群、课后服务致家长 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告知课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平安保障措施等,明确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家长申请、学校审核、签订协议和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在家长100%知晓,100%自愿的前提下,我校学生课后服务的参与率到达99%以 上。二、把脉断舍,践行“双减”(-)减低效、负效学习活动和作业学校通过研究和讨论,对加重学生课业 负担的行为进行清理整治。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严禁采用“灌输式、花 架 式”等教学方式,严禁拔高教学内容,严禁题海式的训练方 法。学校明确禁 止以下几种作业:已经会做的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大量抄写的作业;超 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历要求的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的作业;突击性、 惩罚性的作业;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任务的作业。同时,在作业时间上进行严 格把控,一二年级不允许留书面课后作业,三至六年级课后作业总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O(二)减课外辅导,转变家K观念我校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虽然很少,但家长对孩了开展和培养的理解过于片面,通过政策宣传及家校沟通,使家长正确 认识当前的教育形式和育人方向,改变唯分数论的思想,实现家校合作,共同 聚焦孩子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三、聚焦课堂,提质增效 落实“双减”,需要内外兼修,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向课 后服务要成果。只有做到课堂高效,作业减少,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和实践活动,因此,“提质增效”是落实课后服务的保 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才能让“双减”工作“减”得心安,学生在课堂上“吃 饱” “吃好”,课后服务才能顺利开展。学 校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 培养,倡导教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多元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使 学生愿意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并从中寻 找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克服依赖性,生成核心素养。学习力增强,学习成绩 必将提升。学校还通过听汇报课、推门课、评课、案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 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后反思能力,实现提质增效。增”的有力表达,我校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利用学生充裕的在校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成长”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体育、音乐、美术、劳 动等课程的时间和机会,落实好“双增”的校内职能,义务承当起住宿生“双 增”的校外职 能。全面搭建学生开展的平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四、课后服务,助力成长课后服务不同于简单的托管,是“双减”政策下 “双增”的有力表达,我校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利用学生充裕的在校 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成长”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体育、音乐、美 术、劳动等课程的时间和机会,落实好“双增”的校内职能,义务承当起住宿 生“双增”的校外职 能。全面搭建学生开展的平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四、课后服务,助力成长 课后服务不同于简单的托管,是“双减”政策下 “双增”的有力表达,我校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利用学生充裕的在校 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成长”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 供学习体育、音乐、美 术、劳动等课程的时间和机会,落实好“双增”的校内职能,义务承当起住宿 生“双增”的校外职 能。全面搭建学生开展的平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双增”的有力表达,我校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优势,利用学生充裕的在校时间,通过丰富多彩的“成长”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体育、音乐、美 术、劳动等课程的时间和机会,落实好“双增”的校内职能,义务承当起住宿 生“双增”的校外职能。全面搭建学生开展的平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五、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