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任初级中学表格式教案(修订)课题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时间9.17班级八年级教师靳卿科目物理课时1课型新课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科书开门见山地介绍了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然后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点,常识性地介绍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及应用(重点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简略地介绍了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危害,以其引起学生对现代声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关注。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难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 (2) 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3) 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 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 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 (3) 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对于本节课,也许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既然“听不到”,为何也称之为“声音”?既然“听不到”,研究它又有何用?的确,声学在发展初期是为听觉服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声波的很多特性和作用,有的声波人能觉察到,有的声波人虽然不觉察到,但对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却很重要,对人也有潜在的影响。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及学法的设计):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可听声和不可听声。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进行讲述、讨论,以此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征及其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搜索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前沿科学中的应用,学生提前查资料和应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信息。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 导语二 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 动画片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 猜一猜(1)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2)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种信息的呢?人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 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小结归纳(板书)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点拨 师:超声波的特征: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应用(1)B超检查母体胎儿 (2)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3) 超声波清洗器 (4) 超声波焊接机点 拨 师:次声波的特征: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超声波与次声皮 例1 地震来临之前,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而人没有太大感觉? 类型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 例2医院里的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 声音太小 B声音太大 C声音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声音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总 结 1超声与次声。 2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3超声的特性: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 4次声波的特性: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五、作业 附:随堂练习 1.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2. 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的是 A 用声呐系统探测潜艇 B动物感知地震前的声音 C海豚用来判断方位而发出的声音 D蝙蝠捕捉蚊虫时发出的声音八、教学评价设计:1、知识评价:本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声音是一种波”“声音具有能量”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2、能力评价:结合本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九、教后反思: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完成的方式来进行的,由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提出的问题中,给学生们标出那些是重点的问题,那些是容易考察的,最后在由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点评做到全面和有重点的掌握好本节知识,效果良好。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