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舟记教学设计教学要点:1、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2、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情况,简介作者及相关知识。2、学习生字,熟读全文。3、在掌握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重点:1、掌握字音,熟读全文。2、借助书下注释独立疏通文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熟悉的一些雕刻素材导入,激发兴趣。二、题解1、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2、文体及内容:(p.250)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三、范读全文四、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1、生字注音:ymnwngyyujxunrusnrn洢皿罔贻有奇轩箬糁髯zhtnjiozhqjrnxyf褶袒矫属诎髻壬戌虞甫2、重点词:罔贻泛相望类不属诎衡了了墨又盈简灵怪五、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1)罔不/因势象形(2)盖/大苏泛赤壁云(3)楫左右/舟子各一人(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六、作业:1、生字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理解分析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疏通文意。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生字2、作者、朝代、出处等知识3、分段朗读(重点断句)二、疏通文意:1、重点词:为:做罔不:无不,都尝:曾经贻:赠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许:上下,光景启窗:打开比:靠近不属(zh):不相关连诎:通“屈”,弯曲衡:通“横”了了:清清楚楚为人五:刻成曾:尚,还盈:满简:挑选修狭:长而窄灵怪:奇妙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2)分小组翻译(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4)教师重点讲解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奇巧”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2、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的?可分几部分?“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3、结构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第二部分(26):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分两层: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第二层(6):介绍舟的背面。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四、朗读理解五、布置作业1、思考与练习一2、熟读课文第三课时理解分析课教学目的:1、分析、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3、学习语言的准确、简明。4、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教学重点:1、分析理解内容。2、学习说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朗读全文2、重点词语解释二、内容分析: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奇巧(2)王叔远雕刻的方法是什么?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大苏泛赤壁2第二部分(26):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第一层(25):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1)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核舟的内容的?先总写,再分写。总体介绍核舟的概貌介绍船舱介绍船头介绍船尾介绍船背分类统计核舟上的雕刻内容(2)第几段是总写?都写了哪些内容?第二段是总写。指出了核舟的大小,船舱的位置、结构和装饰。先总写核舟的整体:多长多高。然后写核舟的船舱:先外而内,后内而外。眉目清晰,层次井然。(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紧扣“奇巧”二字的?从船舱内“相望”的雕栏,从可起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来紧扣“奇巧”二字。(4)作者在介绍船头时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三个主要人物的雕像。(5)作者是如何介绍的这三个人物的?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6)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苏东坡:居中宋代著名文学家。位置佛印:居右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鲁直:居左黄庭坚,字鲁直,宋代文学家,也是苏轼的朋友。苏东坡:峨冠而多髯。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现右足,微侧。神态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现左足,微侧。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小结: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可见“奇巧”。三人同样是闲暇安适,但动作神情各不相同。苏黄二人主客分明,共同切磋,忘怀得失,陶醉与画卷美好的意境之中,全然是学者风度。而佛印的动作、神态则超脱粗犷,俨然是个出家人。写苏、黄二人,详写姿态,兼写神情,笔调细腻;先写上半身,后写下半身,井然有序。写佛印姿态、神情栩栩如生。先苏后黄次佛印,主次分明。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介绍,既显露出所雕人物的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又表现出雕刻者在构思中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情趣。(7)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的?写核舟上的次要人物舟子二人的形象。居左者:仰面啸呼(动)居右者:视端容寂(静)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动静相兼,动静对照,相应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可见语言的准确、简明。第二层(6):介绍舟的背面(1)作者是如何介绍船背面的?船背虽是略写,也是先总写它的形状“稍夷”,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2)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3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1)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艺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三、总结全文:全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四、熟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三2、熟读并背诵全文第四课时总结课教学目的及重点:1熟读课文。2进一步学习本文准确、简明的语言。3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4背诵全文。教学步骤:一、朗读全文二、学习准确、简明的语言三、分析练习并学习制作词语小卡片(附后)四、指导背诵要求: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