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设计思路: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特定关系的过程。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化归。方程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接触现实的问题,学习建模,学习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等价地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到方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基于对数学概念及概念教学的再把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本课的设计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变:教学过程:一、准备孕伏,激趣开课。师:今天老师上课带来了一件重要的称量工具。(出示天平)同学们认识吗?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秤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其实,在天平中蕴含着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天平的世界来学习。二、创设情景,写出式子。课件出示一架天平。1、课件出示:左边的托盘中放一个物体为30克,一个物体为20克。师:现在要保持天平的平衡,右边的托盘中应该放多少克的砝码?生:右边的托盘中应该放50克的砝码。师:为什么呢?生:为了保持天平平衡,左右托盘的质量应该是一样的。课件出示:右边的托盘中放50克的砝码。师:天平平衡,你想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呢?生:20+30=50。课件出示:20+30=50。(教师板书:20+30=50)2、课件出示:天平左边托盘中的30克的物体换成一个不知质量的物体,左边出现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出现倾斜。师:观察现在的天平出现了什么变化?生:30克的物体换成了一个不知质量的物体,左边出现了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出现了倾斜。师:天平为什么会出现倾斜?生:因为左边托盘物体的质量比200克重。师:你能用式子表示这种关系吗?生:20+x200。师:你式子中的x表示什么?生:不知质量的物体用x表示。师:这个不知质量的物体能不能用其他的字母表示?统一用常用的字母x表示。课件出示:20+x200。(教师板书:20+x200)3、师:既然左边托盘中的物体比200克重,那我们就把右边的砝码换成300克,看天平会怎样?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的托盘中的物体不变,右边的砝码变成300克的砝码。天平再次出现了倾斜。师:天平为什么又出现倾斜?这次倾斜与上次倾斜的原因一样吗?生:因为左边托盘物体的质量比300克轻。这次倾斜与上次倾斜不一样,上次是左边托盘物体的质量重了,这次是左边托盘物体的质量轻了。师:你能用式子表示这种关系吗?生:20+x300。师:你式子中的x表示什么?生:不知质量的物体用x表示。课件出示:20+x300。(教师板书:20+x300)4、师:如果我要想让天平的两边平衡有什么方法吗?生:把300克砝码换成小些的,又比200克砝码大些。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的托盘中的物体不变,右边的砝码变成250克的砝码。天平重新平衡。师:怎样用式子表示天平的平衡?生:20+x=250。师:你式子中的x表示什么?生:不知质量的物体用x表示。课件出示:20+x=250。(教师板书:20+x=250)三、引导分类,概括概念。1、引导分类。师:在我们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写出了四个式子,你能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第一次分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按不同连接符号来分成三类按是否是等式分成两类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师:像20+30=50,20+x=250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而像20+x200这样用大于、小于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师:仔细观察等式,它们还有不同吗?生:一个等式中用未知数x,一个等式中没有未知数。2、概括概念。师:像20+x=250这些等式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叫方程。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觉得怎样的式子叫方程呢?课件出示:什么是方程?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课件出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既然你们已经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个方程。写完后与同位交流是不是方程。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写出方程。订正板书的方程是否正确。师质疑:你们是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生: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师小结:看来理解方程意义的关键是两点:一是是不是等式,二是式子中有没有未知数。课件出示:将未知数和等式变成醒目的红色。师:指着等式,这些为什么不是方程?生:师:再指边上的不等式,这些又为什么不是方程呢?生:师:打开课本第54页,有3名学生也写了一些方程,我们看看他们写得对不对?四、联系比较,深化概念。1、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与等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方程与等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这种关系。(巡视指导)3、学生代表发言。生用集合图表现。课件展示:用集合图表现这种关系。生: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课件出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学生解释这句话。4、引导学生看书第53页至第54页,勾画书中的重点。阅读“你知道吗?”。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六、分析练习,巩固新知。(课件出示)1、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5x+32=47 x0.6=1.8y+24 5b=2.535+65=100 x-147228200 20+30=50 20+x300 20+x=250(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概念的形成应具有更大的涵盖面、影响力和迁移性,由此通过自我理解、生成、连接,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本课方程的意义的教学设计,基于对数学概念及概念教学的再把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的尝试,也是一种思考和探索。整体的把握:数学概念不仅是局部的,而且是全局的;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不仅是学科的,而且是儿童的。所以对方程概念及其教学应从多个层面加以把握:形式层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关系的一种)。这是一种静态的结论。发现层面经历方程模式的生成过程,它来源于现实又回到现实,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直观具体层面举出正例或反例。直觉层面一种数学的意识、一种方程的感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力的认知结构(其中包含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经验结构)目标的把握:经历从现实问题到方程概念建立的过程,(方程是从现实生活到数学的一个提炼过程,一个用数学符号提炼现实生活中特定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渗透方程思想的三个方面:设立未知量,将其当作已知数,参与到问题中事实的表达;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方程是说明两件事情是等价的);区别未知量与己知量,只要经过运算,就可用已知数表示未知量。过程的把握:统揽全局基础上的局部聚集,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学生的认识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整体式推进的。各个部分知识的拼装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的知识,只有胚胎式的整体推进才能领略到知识生命的意蕴。所以概念教学须克服原有的分割式、部分式教学,突出“知识胚胎”的生成。传统教学注重从部分到整体,形成一个结构。现代教学应更重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形成更有意义和活力的结构。本课方程概念的教学,力图围绕目标形成一个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方程思想的整体结构,在其后的教学中再对方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化,形成所谓同心圆结构的知识生成模型,这是儿童认识的规律,也许可以解决数学教学中知识太“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方程含义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在天平活动中出现的四道式子,让学生经历第一次分类中感知不等式、等式的不同之处,再次经历等式的对比中强化未知数的概念。学生对于方程中的两个关键点就一目了然,而且在写方程、判断方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的理解。让学生在整体结构中对方程形成完整的概念。再如:在方程与等式关系的教学环节中,进一步将方程的意义整体化。经历“问题情景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全过程。从“问题情景数学模型”展开数学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再从“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展开结合现实寻找意义的过程。方程整体概念生成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目标的各个部分协调地组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数学的意识和方程的观念。例如:在开课环节中,考虑到天平的误差,所以充分利用课件,将天平称物体中会出现的三种情况依次展示,由这种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带动学生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表述,用数学知识不等式、等式来解决问题,并进行后期的应用。学生投入学习主动、积极,思维达到自主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唯一欠缺的是,由于本人制作课件的水平有限,如果将天平的活动做成动态的效果,就更真实,更能极大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也就更清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