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必由之路 河东区实验小学 陈 军内容提要:探究性学习是最有效、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体探索、研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可以说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生命线。第一部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一 . 浅释“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二十世纪中叶,施瓦布提出并倡导“探究性学习”,且释意这一学习是指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检验假设、形成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精神,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与兴趣的激发。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意识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一句话:“探究性学习是最有效、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而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人,自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从学生被动的接受变为主体探索、研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可以说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生命线。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达到了课标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的要求。二.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教师必须清除两大思想误区(一)清除“探究性学习就是三人一堆、五人一伙,能够让他们交流”的误区。如果教师走入这一误区,那就又变成了对目前所谓的公开课、教案课中所表演的、看似“启发”学生的、形式多样的模型课加上了“探究性学习”的外衣,实则是误解。真正的探究性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猜想、有验证、有评价,甚至对科学知识有推广、有扩展的符合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的一整套活动过程的,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某一内容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其任务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二)清除“探究性学习太乱、太浪费时间、不易管理、不象是上课”的误区。走入这一误区的教师都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一辈子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有板有眼,教师传授学生学,哪能乱了方寸?熟不知学生学习不同于往水缸里灌水,倒过去就装进去了。正如荷兰教育家佛赖登塔尔所说:“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是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由此可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再走一次数学家发现新知识的路子,多用一点时间是有必要的。此过程中的乱一点,正是他们科学思路碰撞的科学思维的火花,是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共同语,是符合他们思维发展的真正的思维交流,正是他们正在学会探索学问的开始,是非常必要的。第二部分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一. 创设探究情境 激活探究欲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名好的老师就是要创设情境,设法激活学生这种需要,使它成为无休止的欲望,促进他们沿着科学的轨道探究下去。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书的特征”时,课前让学生自己任意写一个数,做成教师可以在讲台上看清楚的卡片,并提前算出能否被3整除。一上课,教师看到同学们都各自拿者卡片,不知有何作用、怎样使用,教师抓住学生这一茫然的时机,指着几个较大数的卡片,立即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并得到持卡人的肯定答案,学生更是摸不着头脑,纷纷让老师给予判定。教师马上说:“这一个知识点不能只是老师会,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都会,我想10分钟之后,大家都可以象老师这样判断自如。”随后借学生的数字开始了新课的研究。又如,学习“圆的面积”时,一上课就故意给出了下面几个图形,求下列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10 4 6 4 12 8 4 20学生马上就会提出:“圆的面积计算还没有学,它的面积怎么算呢?”在学生主动提出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你知道左、右两圆哪个面积大?想一想圆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我们能否象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样来研究圆的面积呢?”小组可以讨论、操作学习。这样激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再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利用课件制作了两个油翁,一个持圆柱形油提,售一元一提;另一个持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油提,售4角一提。你会买哪个油翁的油?你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5分钟操作以后,你就会自己判断出来。利用学生自己的猜测,自己很想知道是否正确,这就自然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需要。二. 指导探究思路 开放探究过程因为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操作能力是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对问题的分析,掌握探究的科学思路,避免盲目的操作、研究,以至陷入僵局,降低学生求知欲。例如,学习圆的面积时,在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之后,教师马上进入思路指导阶段:“你可以不可以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分,组合成原来学过的一个几何图形?”随后开放过程,由学生小组自行拼组,教师变成合作者,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不断开发出不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又起到了扩大探究范围的目的。结果这节课,学生共小组展示并讲解了拼成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四种不同的图形,而得到的结果都是 S=r2 ,实现了殊途同归的不同过程,更增加了学生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工程问题”时,把学生分成四部分,分别自己填空,完成以下四个题目: 1、修一条路( )米,甲队用5天可以修完,乙队用20天可以修完,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2、一堆煤( )吨,大卡车5次可以运完,小卡车20次可以运完,两车合运几次可以运完?3、一块地( )公顷,甲车5小时可以耕完,乙车20小时可以耕完,两车合耕几小时可以耕完?4、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快车5小时可以行完全程,慢车20小时可以行完全程。如果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几小时两车可以相遇?题目出示后,学生采用了五花八门的数据,又是不同的题目类型,然而结果却是相同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规律可寻?学生分别研究各个小组在黑板上的算式结构,讨论研究其根本问题。在研究高潮的关键时刻,教师提出课题,揭示工程问题的内涵,达到教学目的。再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利用猜测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急于直到自己判断的正误,可又无从下手,教师及时揭示“等底等高”的柱锥的概念,插上一句:“你能分别看看他们盛东西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先灌满圆柱往圆锥里倒,有的则灌满圆锥往圆柱里倒,几分钟时间学生带着半信半疑的答案,又反向演示了一遍,得到了柱、锥体积间存在着3倍或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可见,探究性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科学地、系统地研究数学知识来源的思维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正如教育家卢梭所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学问的方法。”这也正符合施瓦布的“探究性学习”的定义。第三部分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探究性学习正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一.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再也不喜欢一味地“听课”了,主动探究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二.探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的传授方式。由于教师把学习时间、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教师就无“一言堂”的时机了,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达到了课标中提出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的要求。三.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师生的交流方式。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传授方式的改变,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可能是原来古板的、模型式的、一问一答的教案课的形式了,而是立即实现了师生的平等地位、朋友关系。四、 探究性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实施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实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成绩也不断上升,而课业负担却逐步减轻。总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线索,以主动探究为核心,以合作交流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与学的新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满足学生的自主发展、张扬个性的愿望,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索”中创新,可以说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生命线。参考文献:1、 (美)R . W . 柯普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皮亚杰研究的教育含义 李其维 康清镳译 左任侠校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22、 钟祖荣 刘维良主编教育理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