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识判断基础知识(一):中国历史常识第一节一、鸦片战争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2、鸦片走私:原因;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第二阶段:(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飞重炮牺牲鸦片战争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附件: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7、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过程:1856年广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柏贵)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一阶段(1856_1860)签订天津条约(内容)、第二阶段(18591860)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天津)、中俄北京条约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三、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使阶级矛盾激化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同清朝对峙3、发展(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北伐(推翻清王朝):失败原因孤军深入,供给困难;意义深入清朝统治中心,牵制清大量兵力西征(巩固天京):先是遇曾国藩湘军失利,后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湘军东征(断绝清朝财源);攻破江北、江南大营4、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5、防御战: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在上海遭到英法联军的袭击,退守苏州,安庆陷落6、失败:标志天京陷落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与的区别与联系答:相同点:都是以反封建为目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天国而写,以使更好的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更是对封建秩序猛烈冲击。两者都不能或没有付诸实施。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同时发展小农经济与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不适应的,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香港游历的经验总结与农民战争没有任何渊源,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因此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同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已经解体,但过程极其缓慢,还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资金、劳动力等条件,紧张的军事斗争也是两者未能实施的重要客观原因。不同点: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治国方案,经过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强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的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导火线:东学党起义)2、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邓世昌)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3、结果:失败,原因是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严重破坏,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开始政治大借款)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列强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5、中国人民的抗争(反割台斗争)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涨2、导火线:义和团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结果:遭中外共同镇压而亡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过分中国的狂妄企图3、八国联军侵华过程:天津廊坊阻击天津北京建立联军司令部4、结果: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设立“使馆界”(破坏领土主权)拆毁炮台,准许外国驻兵惩办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5、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六、辛亥革命(一)酝酿和暴发1、背景:阶级矛盾激化,资本主义的发展2、条件: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上革命团体和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政治上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发动3、爆发:武昌起义(两个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主体力量:湖北新军)(二)中华民国成立(1912、1、1)1、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就职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主权在民、国民的自由权力、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失败表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得以成功的原因:玩弄两面手法、立宪派支持、帝国主义的支持、革命党人的妥协中国社会性质未得到根本改变2、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功绩: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打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最大功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给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以鼓舞和推动四)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前提):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权主义(核心):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继承和发展):平均地权(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七、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国际: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国内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根本原因)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经济、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思想基础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时间中心主力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学生第二阶段6月初6月底上海工人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胜利关键: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影响: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群众基础更广泛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思想基础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阶级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组织基础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过程:中共“一大”:(1921、上海)标志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19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