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间中医食盐验方精粹食盐又称盐,它和蛋白质、维生素、糖、脂肪、水一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组成人的体内消化液的重要成份之一。人体不可缺少盐。胃里缺少了盐,会引起消化不良;肌肉缺少盐,会发生抽筋;夏天如果流汗过多,也要适当补充一些盐份,不然就会手脚无力,甚至可能发生中暑现象。如果长期缺盐,就会全身软弱无力,影响健康。食盐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食物用盐调味,能解腻提鲜,汤菜多加点盐,其味更鲜,更美。【性味】咸、平、微凉、无毒。 【归经】入肺、胃、肾、血液。【功效】催吐利水,泄热软坚,润燥通便。 【主治】痰癖,痰核,热眼,喉痛,牙痛。【禁忌】水肿、咳喘、中风、高血压等患者宜慎用之。【说明】盐和蛋白质、维生素、糖、脂肪、水一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组成人的体内消化液的重要成份之一。人体不可缺少盐。胃里缺少了盐,会引起消化不良;肌肉缺少盐,会发生抽筋;夏天如果流汗过多,也要适当补充一些盐份,不然就会手脚无力,甚至可能发生中暑现象。如果长期缺盐,就会全身软弱无力,影响健康。食盐是调味品,食物用盐调味,能解腻提鲜,汤菜多加点盐,其味更鲜,更美,唱歌前喝些盐开水,可以避免声音嘶哑;盐水有杀菌作用,用它来洗伤口,可以防止感染,长期用淡盐水洗头,可以防止和减少脱发,亦可使头发柔软发亮,盐还能入药用,用一汤匙盐炒焦后,开水送服,是最容易找到的且效果较好的食物中毒催吐剂;用淡盐水配药服用,能引药力入肾经。健康人一般每天可吃食盐5克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0克,若长期过量食用食盐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中医认为会伤血、害肺、损肾、失去颜面和皮肤的光泽,容易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塞、中风以及肾脏病的发生。过量食盐是高血压的触发剂,能使身体组织内的水钠潴留而引起大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期过量食盐等于慢性自杀,所以应慎用之。【食盐食疗方精选】1、盐炒焦,开水送服,能吐胸中痰癖、解食物中毒。2、开水冲少量食盐饮之能通利大小便,明目固齿,治火眼赤痛,喉痛,痰核。3、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乘热熨背腹,能止心腹猝痛及疝气痛。4、食盐炒热用布包好,乘热熨背腹,治急性胃肠炎。5、食盐适量擦牙痛处,治牙痛;加皂角同炒,研碎擦牙,可固齿。6、少量食盐冲水洗澡,可祛除疲劳;淡盐水洗头,可防止头发脱落。7、鸡一只,去毛及内脏,晾干,将食盐数斤放锅中炒热,放入鸡后,在鸡周围包上热盐,加盖焗熟,名盐焗鸡,食之美味可口,能温中暖肠胃,虚寒者食之甚宜。8、炎热天喝些淡盐水,以补充因出汗失去的盐分,可预防中暑。9、在歌唱或讲演之前,喝些淡盐水或用淡盐水含嗽,可保护咽喉,不使声音嘶哑。(食盐食疗方)食盐的其他用法:清理胃火早晨空腹时,饮淡盐汤1杯,不仅可清理胃火、清除口臭和口中苦淡无味的现象,还能增强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清理肠部内热。防治脱发将浓盐汤轻轻涂敷头发根部,约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5至20天为一疗程,可防治头发脱落。呵护咽喉秋冬时节气候干燥,是急、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的多发期,在发病初期可采用盐汤医治。方法如下:当咽喉感觉有轻微不适时,可用盐汤作晨间漱口剂。当咽喉肿痛时,每日用浓盐汤漱口5至6次,能起到消炎杀菌的效果。自然止血鼻出血后,可用药棉浸盐汤塞进鼻孔中,同时饮用盐汤1杯,即可起到止血的功效。口腔内部若发生小出血(如牙龈出血、喉头出血、鱼骨刺伤咽喉出血),用盐汤漱口后可以促进血液凝结,起到自然止血的作用。除脂美容粉刺(青春痘)患者夜晚临睡前用食盐约20克置于盆中热水里,待溶化后趁热洗面,不仅能清除面部油脂,使酒刺逐渐消散,还可防止酒刺感染发炎。清污解毒当手粘附有毒物质(如硫磺、水银)时用盐搓擦手部,即可清污消毒。若遭受蜈蚣、蝎子蜇伤,可立即用细盐一汤匙用热水调敷患处,能起到减痛消毒的效果。吃各种水果时,可用食盐少许用开水冲调成盐汤,洗刷水果表皮(特别是杨梅类水果无法除去表皮)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还可除去水果表皮上隐藏的蛇虫蝎类的毒素,起到清洁消毒的作用。消炎治牙食盐中含有的氟能起到消炎杀菌、防止蛀牙的作用。因此,早晚用盐汤各漱口刷牙1次,能预防蛀牙。患者肝火牙痛,用食盐(青盐更佳)调汤漱口,能起到清热消炎的疗效,缓解牙痛之苦。治肝顺胃肝气胃痛是胃病患者常见的病状,可采用食盐茴香热敷疗法。方法是:取大茴香31克、小茴香16克,捣碎。加入粗盐1碗(约400至500克),将上述药料一同放入锅中炒热后盛起放入布袋内,用毛巾包裹后趁热熨贴胃部和背部,可使患者胃部的痉挛部位松弛舒畅,起到通顺胃气、消解胃病的良好效果。注:配制盐汤时(粗盐、细盐或精盐均可)先用开水冲调,待食盐溶化后再加入少许冷开水,使之成为:“温盐汤”即可饮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