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特色专业申 报 书学 校 名 称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机电一体化 修 业 年 限 三年 专业负责人 胥福贤 专业开设时间 2006年 填 报 日 期 2012年2月 申 报 类 别 品牌 特色抚州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2月填 写 说 明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三、每个专业只能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中选择一种申报,在封面相应类别方框中画。四、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一、简表 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 修业年限 3 年 项目编号 学位授予 门类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05 年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首届毕业生时间 2008 年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所在院系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系学校近 3 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 ( 万元 )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 名 胥福贤性 别 男出生年月 1967.6学 位 学 历 本科所学专业 机电毕业院校 江西农业大学职 称 工程师职 务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抚州市迎宾大道976号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电 话 13879429732电子信箱 Xufuxian1967163.com邮政编码 344000学校情况 所在省市 江西省抚州市学校财务部门 审核盖章 银行开户单位 开户银行 银行账号 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 10 人) 姓名 学位 技术职称 承担工作 杨群英硕士副教授机械制造技术、数控编程吴锦秀学士副教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卢金平硕士助教机械维修学、金属材料章亮学士助教PLC控制技术、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杨水洁学士副教授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卢启学士讲师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设计基础胥福贤学士工程师模具设计与制造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 单 位 承 担 工 作 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师资培训、学生顶岗实习江西变电设备总厂电工校外实习江西重型机床厂机械加工顶岗实习四、 建设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之后,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课程的设置将更加科学完善,部分专业课程特色教材初步形成,探索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使本专业的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 使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具有行业技术应用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使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在同类型高校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建设目标具体如下:1 .培养方案创特色 1.1 完善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方向相符,并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1.2 建设周期内按大专业多方向的建设思路,在现在机电一体化二个方向的基础上培育建成第三个方向 - 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必须要实现以下一些转变: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到现在的以能力培养为主上来;从强调工程设计、研究能力转到强调技术应用能力上来,把应用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放在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从过去按照学科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转到按工程的综合性和技术应用性建立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上来。摆脱学科教育束缚,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从死记硬背和技术操练转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从注重专业教学转到注重基本素质教育上来。现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这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三大块内容三足鼎立的实际格局很不适应。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突出电气控制、计算机应用的地位。为此,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把过去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应用性为原则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对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处理上,首先要求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技术和可能推广的技术。大幅度地淘汰过时的技术内容,增大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比重。同时,对传统课程进行整合或采用现有整合教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工作,根据能力模块的要求,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还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文理交叉和相互渗透,鼓励学生跨系选修文学、艺术、管理等方面课程,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1.3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 60% 。本专业已具有较为完备的实验设备和设施。校内建有电子技术实训室、电工技术实训室、液压和气动实训室、PLC/单片机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机械测绘室、数控车间、仿真机房、钳工实训室、机加工车间等。 2. 师资队伍建内涵 以提高学术队伍的业务素质为核心,改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具有职教理念新、师德高、本领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并进一步加大师资培养经费的投入,使专业师资培养工作取得进步。通过培养和引进硕士、博士学位及高级职称教师,达到 70% 以上。培养23名在区域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一批教学骨干。通过3年努力,使本专业专任教师增加到15人,兼职教师增加到10人,教授增加12名,专业带头人增加2人,双师比达95%以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主持省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3项以上,机电教学团队建设成省级教学团队。每年选派 1-2 名教师参加专业课程的培训、进修或访问学; 增强教师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每年派出 1-2 名研究生教师到工厂调研、学习,了解新技术在工厂的应用,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3 .课程建设上档次 课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争取 4 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1-2 门,自编并出版教材 1-2 册。 4 教学手段上水平 专业主干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逐步实现网络学习、作业、评价的课程 5-6 门,实现每门课程都有较好的创新性设计实验并开始执行,确实保证提高学的原创性研究和启发式思维能力。 5 实践教学练能力 制定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大纲。建成 1-2 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争取按规划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按规划在建设周期内建成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实验室,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6. 科研成果促教学 发表教研和科研 E 级以上论文 10 篇,争取申报地厅级科研项目 1-3 个,省级以上项目 1-2 个。把科研成果转化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五、建设方案 1 专业建设规划与思路 1.1 基本情况 1.1.1 现状分析 2003 年,我校是由抚州农校、抚州经贸学校、抚州文艺学校、江西机械电子技工学校、抚州市技校合并而成,整合了各校强势专业,申报了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后经审定批准,于 2006年开始招收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同时,借鉴外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资源总量不断增加,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科结构渐趋合理的专业发展格局。 现已发展成以机电一体化为龙头,形成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齐头并进的格局。1.1.2 师资队伍 1.1.3 学生人数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收专科生。 2006 年正式招生,目前五届在校生共计320 人。 1.1.4 基础设施 实验室:拥有一幢教学实验大楼,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室面积达 2000 平方米 ,现有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 300 万元。机电一体化专业共规划了 9 个主体实验室,目前已按规划建成的有 6 个:目前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 15人,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 40% ,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为 40% ,目前还有 3 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存在的问题是:学科人员研究方向以机械加工制造、普通机床电力拖动控制为主,缺乏既懂机械有懂电力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维修技术人员。因此,今后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中教师学科结构的调整是重点。 电机及拖动技术实验室(含:电机及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交直流调速、机床拖动控制技术实验)电气控制实验室 电工技术实验室 PLC 控制技术实验室 数控车间机加工车间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待建) 数控机床检测与维修实验室(待建) 模具制造车间(待建)1.2 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学校“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结合 机电一体化专业行业技术背景和发展趋势以及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学生的业务培养目标和要求,使 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具有行业技术应用的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并在通识教育的宽基础、工程学科教学平台上构筑机电一体化专业整体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各类教学模块,形成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和合理的学术梯队。通过建设,使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等条件有所改善,科研方向比较明确和稳定,学术队伍得到加强,实力有较大提高,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稳定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学术骨干,形成梯队合理、富有朝气、勇于创新的优秀学术群体;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产出层次更高、数量更多的科研成果,为实现高层次突破并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物质条件;巩固和发展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3 建设的主要内容、思路 1.3.1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的更新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质量工程为主题,牢固树立学生、教师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 树立特色意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取胜。大学的办学特色将成为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大学的办学特色也必将成为学校的办学实力、品牌和社会声誉综合体现。 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 1.3.2 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要求的具有行业技术应用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初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