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总结两篇篇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总结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技术创新工作,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推进企业科技 进步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我们把企业 技术创新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更加注重优化创新环境,更加注重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全市 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科技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是创新平台及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 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 范企业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 研发机构9个,各类科技咨询服务机构10家。二是科技人才结构更 趋合理。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科技人员4.96万人,科技创新创业人 才2600多人,其中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70多人,每万人拥有 科技人员数达992人。科技人员组成结构趋于合理,其中高级职称人 员占8.3%,中级职称人员占44.2%,初级职称人员占47.5%。五是科 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升。全市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率由2010年的20% 提高到2014年的37%。二、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做法(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的支撑作用。 人才是创新驱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高 级人才靠引进,中级人才靠培养,初级人才靠培训”的人才开发之 路,初步建立了一支科技与企业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一是紧扣产业发展,在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以实 施“3121”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为抓手,围绕有色金 属深加工产业、化工循环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重点产业”,着 力构建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按照“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技术合作、高薪聘请、短期租赁等柔性引 才方式,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鼓励他们参与全市 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咨询等工作。大力推行“人才+项目”、 “人才+产业”、“人才+课题”开发模式,积极引进带着项目、技 术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二是强化载体建设,在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重点 抓好金川公司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支持企业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开展科研攻关,催生一批万隆实业公司等企业对经济社 会发展有影响的实用型科研成果。三是完善政策机制,在优化人才特区建设环境上下功夫。围绕 加快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制定出台了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认定 财税金融扶持等9个配套办法,从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住房保障 等13个方面,进一步落实好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现有人才的待遇。 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市政府给予每个团队50 200万元的资金资助,经评审认定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一次性资 助2050万元的安家补助,并给予每月10003000元的岗位津贴。 急需紧缺人才可享受免租住房,并配备家俱等基本生活设施。对急 需紧缺人才在金昌购买住房,实行由同级财政一次性发放510万 元的购房补贴。同时,强化“为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为人才服 务”的理念,使各类人才享受优惠待遇和个性化便利服务,确保高 层次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二)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提高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与 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重点扶持体制创新、机制灵活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 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鼓励和引导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组织举 办各种类型的产学研洽谈会、产学研对接会、技术供需交流会,组 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构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对接平台。围绕企业的创新发展需求,提供技术转移、科技咨询、 企业诊断、经营发展路线、技术发展路线等全方位、专业化、高水 平的“一站式”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产学 研各方创新合作,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共同建立合作 载体,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 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与科研 院所、高等学校科技合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与北京矿冶研究总 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建材科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总院、四 川大学、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大等70余家 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在 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新材料、化工材料等方面实施了80余项科技含量 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开发项目,推动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提 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认真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届精神,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 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一是坚持制度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近年来,我们鼓励支 持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申请设立科技型企业,对科技人员创办的科 技企业,允许将知识产权等无形科技成果按不高于70%的比例折算为 技术股份。允许和鼓励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不高于60%的比 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二是有效整合科技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按照“职责 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根据我市支柱产 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加快科研机构合并 重组,优化整合化工循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资源,支持科研 机构挂靠企业集团。不断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对新认定的 企业技术中心在申报项目中优先申报项目。近三年来,工信委争取 上级技术创新扶持资金 1560万元,我市万隆实业公司被国家列入 301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得到扶持。2014年全市共(四)强 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 府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 意见,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构 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 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14年,金川公司31项重点科研项目按计划 顺利推进,“镍电解活性硫化镍除铜研究”等课题取得重大进展, “充填新材料的研发”等成果已应用于工业实践,获得了巨大的经 济效益。1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 和省级计划,争取国拨资金4000万元。完成15项国行标、17项企 标的修制定。全市工业企业申报专利420件,工业企业授权专利343 件。一是结合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在充 分发挥已有研发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发展和壮大我市重点产业 支持和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技术 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联合承担重大科技任务(金 川集团公司已与兰州大学联合创建了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 用重点实验室);支持中小企业联合组建研发机构或与高校和科研 机构合作开展研发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在省、市外设立研 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水平。二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围绕在新 能源、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循环、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 研发攻关,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双自”创新型企业。制定出台了金昌市创新型企业培育管理办法、金昌市科 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评价和 认定工作,引导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促进社会资源 要素向创新型企业转移,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市级 各类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予以优先立项和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 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30-50万元。三是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争取 财政扶持政策,引导担保公司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解 决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使之快速做大做强。项目进 行10%的配套,落实国家关于企业研发费用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增加 研发投入,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协助银行 系统做好科技项目的考察论证工作,促进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同 时,广泛吸引社会和涉外资金,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撑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我市企业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 我市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研发投入不足;担负知识和技术传播任务的中介机构门类不全,力 量薄弱,服务能力差。二是科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科技资源的配置不 尽合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不高。三是科技人才队伍有待进 一步壮大。在全市科技人员中,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缺乏, 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尤其是缺乏高精尖制造业、信 息产业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科技力量67.8%集中在金川公司 等省属企业分布不够均衡,且年龄老化。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 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以新材料为主的接续产业尚处于起步阶 段,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快孵化器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以培育科技创新企 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途径,以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及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努力加快形成设施先进、结构 合理、功能完备、服务一流,“人才技术环境”三位一体 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在借鉴其它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孵 化器建设,努力打造具有金昌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二)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构建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 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 新工艺研发应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 源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来。(三)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围绕落实“科 教兴市”战略和“人才特区”建设,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 节,着力聚集一批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造就 一批解决重大企业技术难题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培养一 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进适用技术人才队伍。采取合 作研究、专项技术开发、建立联合实验室或博士后流动站、公开招 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提供较完善的 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安排住房,提高生活待遇等,营造吸引 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四)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拓宽科技融资渠道。从建设创新型 城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 逐年增加科技经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 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全社会用于科技研发经费在“十二五” 期间达到GDP的2.5%,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企 业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引入风险投 资公司,开展高新技术保险业务,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外汇管理制度, 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成果转化等税收优惠政策。(五)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完善科技开放体系。充分利用国内 外两种科技人才、两种知识资源、两种技术市场,进一步拓宽国际 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和科技机构与国内外的科 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产学研紧密关系,鼓励并支持国内外企业和科 技机构参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