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网络德育,让学生健康成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 李肖莉内容摘要:当前,网络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网络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应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项艰巨任务来抓,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为广大未成年学生的健康上网营造良好环境。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力量,还要争取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网络教育工作的支持。关键词:网络德育 网络 教师 健康六月,各学校进入毕业季,这两年我们毕业班的老师都捏着一把汗每到毕业季,学校贴吧里总被学生弄出点风浪。由于学校的贴吧采取完全开放的方式,不用经身份验证在网页上都可以发表言论,于是到了临近毕业的日子,有的毕业生按捺不住浮躁和无畏的心,在BBS上发帖子,有的针对同班或别班同学进行造谣攻击,还有的针对个别教师恶毒谩骂,内容粗俗、言语失控,在学校里造成恶劣的影响。这样的事件震惊了全体教师,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此也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和思考。从这一件事情出发,我们感到了一种紧迫感。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因为沉迷于网络,无心向学以至荒废学业;有的学生因受网上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堕落变质,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在网络道德发展初期,由于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迭,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网络德育,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的德育课题。什么是网络德育?网络德育就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展开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它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是德育网络的一部分,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上网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小、网络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低,上网已成为中小学生生活中的平常事,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道德影响势必越来越大,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对策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呢? 第一,学生处在基础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信息能力,提高网络文化在中小学生中的正面影响由于网络文化没有国界,不经剪辑,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所以网络中的信息难免良莠不齐。对此,我们一方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网络的特点,继续加强德育常规工作的针对性与提高德育和实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现实入手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规律,引导他们上网之前先定好目标,每次上网前要想清楚上网干什么,把任务列在纸上,限定上网时间,不能无休止地在网上“闲逛”。教育他们摆正上网心态,消除猎奇心理,以免肆无忌惮,没有约束。鼓励他们努力追求进步,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从网络的迷恋中解脱出来,能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避免双重或多重人格等人格异常的发生;能在发生心理冲突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采取理智的应对方式,防止受到网络犯罪的侵害或自身走向犯罪。还可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帮助明辨是非、坚定信念,使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增强“免疫力”;另一方面强化网络活动过程中积极的影响,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网络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群体氛围,通过榜样的作用和相互的影响达到规范和约束的目的。正确而有效的道德教育还在于充分发挥网络这一技术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发展。网络在对于它的善的使用中,也多方面表现了人性的美好,促进人性的完善。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通过人机人的互动而逐步孕育出网络社会新型人格和道德品质,比如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独立人格的发展。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看,青少年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和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还是多样的,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与传统教育的信息源相比,青少年们具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选择的自由是自主性、主体性发展的前提,他们可以不再被单一的一种信息、观点、价值取向牵着鼻子走,也不再拜倒在任何权威的脚下,在正确教育的引导下,他们可以对各种信息、观点、取向作出比较,发现其中异同、优劣、善恶,也可以作出深入的探究、思考和反思,为自己作出合理选择找到根据,从而逐步发展起能进行独立思考、评价、选择的自主性人格,这种自主性独立人格对主体性道德的发展将会发生更重要的影响。第二, 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以适应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道德影响的新挑战教师要发挥指导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作用,教师本身就必须了解网络的知识,学习和掌握网络技术,从而了解学生在网络活动中的需要和兴趣,并通过自身的参与影响学生的网络活动。比如“性”的问题。在一次调查中,有24%的中小学生对于和“性”有关的信息选择“继续看下去”,这说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接受性教育的自觉要求,而媒体通过网络发布一些不健康甚至带有色情性质的信息,中小学生不能正确分辨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出于好奇他们往往会误入色情网站,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容易在青少年道德观的形成中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判断的引导者,凭借自己对网络的了解和识别判断的能力,应该向学生指出进入哪些信息网站可以获得科学的性知识,而不致于让学生在乱碰乱撞中误入歧途。同样的,对于众多学生所痴迷的电脑游戏、网上交友,倘若教师能明示哪些游戏带有过多的暴力和攻击性,提醒他们上网聊天的内容和尺度,那么在网络这个更大、更灵活、更隐蔽的空间里,学生和计算机的对话并不缺少老师的指导,这样就减少了不良思想和言行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网络上一些有益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活动,教师如果进行适当的组织,学生也会受益匪浅。如“网上科普动画大赛”“七彩生活摄影展评”“明日新星风采展示”“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以锻炼胆量、培养竞争意识和能力,无疑发挥了网络广泛、快捷的优势,是网络服务于人的体现。第三, 开辟“上网心理咨询”和“网上心理咨询”,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法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长时间的上网,除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危害。据一些教师和家长反映,孩子闲暇时间全部泡在网上,变成了“宅男”“宅女”,人际接触越来越少,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孤独症。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积极进行“上网心理咨询”。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如何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等。其次,建立“网上心理咨询”辅导站。由于网上交流有很大的隐蔽性,学生不用露面,也可以署名,当然就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患,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求得心理平衡,医治心理疾病。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自己开设了心理网站,网站包含“心理测试”、“心理医生”、“心理论坛”、“消息树”、“游戏问答”等栏目。网站建立来访者小档案和心理档案,通过网站及时发现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和解决了学生不愿意露面就能解决的许多心理问题,把握学生心理变化与发展的节奏和脉搏,满足心理需求,如:追星族的心理分析、青春期的交往、解除考试焦虑心理等。第四,学校应加强网络管理,联合社会、家庭共同携手强化道德教育,加强舆论对网络道德的评价作用学校在网络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强化网上文明行为规范,面对网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络可关闭或封锁,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还要强化舆论对网络道德的评价作用,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及时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依靠群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另外,要靠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携手、共同关注和指导中小学生的网络行为,如建立家校电子联系信箱,建立校讯通交流平台等,共同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 网络德育作为现代化德育途径正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未来不久,网络德育会与网络学科同步,这正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呼唤与期盼。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