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明一中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此语的含义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民贵君轻 C. 以法为本 D. 贵贱有序2、歌曲中国话唱道:“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于“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B.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C. 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伦理道德D. 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B.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C.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与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D. 是中国学术文化与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4、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性善论 B. 都强调礼法并用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主张性恶论5、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6、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2019的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7、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8、假设西汉太学生在研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问题,下列不可能出现的观点是( )A. 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B. 儒学成为立国之本C. 儒学得以推广 D. 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9、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A. 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 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依据D. 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10、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11、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 破坏传统文化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12、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宇宙“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因为人人都有“灵明”,所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这位思想家是( )A. 朱熹 B. 王阳明 C. 李贽 D. 王夫之1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 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 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 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15、朱熹和王阳明都对“理”进行了不同阐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 )A. 否定佛教、道教的教义 B. 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16、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7、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B.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D.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18、王夫之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 )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 万物发展的规律 D. 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19、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 学者重视近代科学技术 B. 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C. 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 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20、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1、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主要还在于( )A. 抗清斗争高涨 B. 社会相对安定 C. 西方思想的影响 D. 商品经济的发展22、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 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 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 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2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打破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使之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是(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24、观察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古代中国科技( )思想传统科技思想君为臣纲臣子研究天文历法是尽“忠”父为子纲子女从事医学等活动是尽“孝”夫为妻纲专心学习纺织技术,不好言笑是守“节”A. 体现了实用性这一特点 B. 缓和了社会矛盾C. 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D. 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25、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A. 楷书 B. 行书 C. 草书 D. 隶书26、明代徐渭在其晚年菊竹图(下图)中题道:身世浑如泊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夜。刻画了菊花不肯从俗、傲霜绝俗,表现自己现实生活的悲惨与凄凉。据此可知,该画作( )A. 注重以形传神 B. 讲究借物抒情 C. 追求得意忘形 D. 体现神形兼备27、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 )A. 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B. 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 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D. 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28、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29、华丽的活动戏台上,京剧扮相的提线木偶,活灵活现地表现着戏剧外台上的意境和神韵。以下有关京剧产生原因的表达正确的是( )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 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同光十三绝”努力A. B. C. D. 30、 宋朝瓦舍是重要的游乐场所,内有勾栏,专供大众娱乐。东京的瓦舍见于东京梦华录的就有十座。临安的瓦舍见于武林旧事的有廿三座。在宋朝瓦舍会出现的现象有( )A. 叫卖京剧脸谱 B. 表演关汉卿窦娥冤C. 评说话本三国演义 D. 吟唱柳永新词雨霖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用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李贽在当时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6分)32、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