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古文精要 伤仲永整理:苏 审批:陈一、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二、课文结构分析1.分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可分三段。第1段:写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其父贪利“不使学”的错误做法。“不使学”,点出了仲永才能衰竭的原因,预示了他“泯然众人”的必然结局。第2段:写仲永才能衰竭,终于成为普通人。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与仲永幼年时聪颖超凡形成强烈对比。第3段:是作者的看法。指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2.课文结构图示。三、课文主旨本文通过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其受于人者不至”,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能单纯地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世隶耕(隶:属于 ) 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具:工具) 3.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焉:这,此。)4.借旁近与之 (与:给。 )5.即书诗四句(书:写) 并自为其名(为:题上,写上。) 6收族为意 (收:聚,团结)(意:内容) 7、传一乡秀才观之(一:全)8.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自此。 )( 就:完成。 )9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文采和道理;可:值得)10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怪。) 11、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12、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乞:示)13.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然:这样) 1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扳:通攀,牵,引)(不环谒:到处拜访。)15.余闻之也久(闻: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闻:名声。 ) 16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众人:平常人。 )17.仲永之通悟( 通悟:通达聪慧。 ) 18受之天也(受:承受。 )1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于:比。 )( 材人:有才能的人。 ) 20.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21.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则:就是。 )( 于:从。 )( 至:达到。 )22.且为众人( 且:尚且。 )23固众人( 固:本来。)24.得为众人而已耶(已:停止。) 25.伤仲永( 伤:对感到哀伤、痛惜。 )26.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五、翻译句子。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2.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名字。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还用钱求仲永写诗.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8.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9.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写诗,(写出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10.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如同普通人了.”11.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天赋的).1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13.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14.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现在那些没有天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六.内容理解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用原文回答:生五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2、方仲永由天资聪慧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答: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议论,说明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单纯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 4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5.从方仲永的故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启示)?答: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受教育,不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就。(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6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7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B“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C伤仲永结尾部分先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D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叙述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七、链接中考1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2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3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B“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C伤仲永结尾部分先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D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叙述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4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 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 5、对伤仲永一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平庸之人的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对他不加教育和培养。B.我们从方仲永这个故事要得出这样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先天条件怎样好,都不能放松后天的学习。C.“玉不琢,不成器。”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就是用一个神童的悲剧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D.伤仲永是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作者主要议论了后天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并自为其名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稍稍宾客其父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父异焉(对感到惊异)即书诗四句(写) 邑人奇之(以为奇)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以为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还自扬州(从) 复到舅家问焉(复:又焉:代指方仲永的情况)卒之为众人(最后)固众人(本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