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从对话效果看,有点、拨、挑之分。请从对话效果的角度,辩析点、拨、挑。答:对话,就是二者或二者以上之间的谈话,在课堂上包括人与人(师生)和人与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包括有声对话和无声对话。从对话效果看,有点、拨、挑之分。点是指对话开始时教师把握的准确的切入点,以便快速准确进入对话;拨是指对话过程的引导和深入;挑是指在对话中加入新的话题,引起与对话相关的更多的话题。(1)点:“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与文本对话中普遍感到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课文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展开对话。学生对话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倾听:听清楚对话双方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对话双方的精华所在,听清楚双方的主要认识偏差,听清楚双方对话的焦点,同时思考下一步的对策。只有听得清,才能想得深,引得好,激得巧。 (2)拨:“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对话活动中,有时对话双方囿于自己的一得之见,或者囿于对文本理解侧重点的不一样而产生争执,这时,教师不可以用“双法的观点都有道理”之类的话来化解纷争,因为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学生并没有达到共识。如果让学生还固守着自己明显带有局限性的答案,那么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并没有什么作用。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写山用了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样的句子,按理鸢飞戾天者应该更加激发功名之心,怎么会息心呢?我认为作者在写作时有疏漏。”对于这样的观点,有些同学赞成,有的同学反对,反对者认为“因为作者看到寒树们互相轩邈,感到这样争下去没有意思,于是才有了息心的心理啊”,一时仁者见仁,知者见知,莫衷一是,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做“和事佬”的角色,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鸢飞戾天者看到的仅仅是山上的树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醒悟过来:原来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促使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了,“峰”只是作者议论的一个媒介。教师的一个问题就能使对话难点处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由此可见,生生对话中不可缺少教师的引导。 (3)挑:“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些具有人文教育意义或者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教者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激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编者的意图,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他们对人文主题的深刻体会。在教学寒风吹彻一文时,在差不多结束对文章语言魅力探寻的生生对话时,最后发言的女同学在充分肯定这篇文章语言的魅力后提出,尽管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但她不喜欢这篇文章,因为它写得太灰暗。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并没有轻易放过,因为学生的这一问题正好是探究编者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时机,他立即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对话深入了下去:“有人说这是一篇描写苦难的文章,写得比较灰暗,与我们同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不应该选进中学课本,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一言既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之热烈,发言之踊跃,观点之鲜明,完全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对话的结果是,大家普遍认为,对于身处城市的当代中学生而言,对于苦难的理解与认知基本是缺乏的,读了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了解在我们的国家还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苦难之中,还没有摆脱生活中的窘境,知道了这一切,可以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反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切,我们可能对民族的现状一知半解,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又如何想到关心那些身处苦难中的人们?应该说,这样的认识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也是符合编者人文教育的主题的。2、简要说明:提问和追问的联系和区别。答:所谓提问就是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首先,提问是凸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的重要途径。恰当的设疑发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向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之处,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课堂中师生的问与答,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生成的新鲜的观点和深刻的认识,是课堂上最闪亮的思想火花。第三,高质量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第四,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去把握它?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追问展开分析,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讨论。另外,可以正面设问,也可以反面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要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离不开教学提问。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师生问答是使课堂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思维的发展。追问是在提问基础上的深化,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追问往往能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地探究问题的实质,避免浅尝辄止。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与追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要慢慢诱导,追问要言辞适度,就事论事,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索而又不干扰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提问要从整体出发,系统设计,追问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提问要探明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追问才能问到关键处。3、简要说明:讲述和讲授的区别。答:讲授法是讲述方法,讲解方法,讲读方法和讲演方法的总称。讲述是讲授的一种具体方式。讲述式,简洁明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有效地创设了自然轻松的课堂氛围。其侧重点在叙述,注重的是陈述,主体是教师;而讲授更注重面向学生,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接受过程。不仅给予学生知识,更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它包含了对事物的剖析,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引领学生作深入的剖析,这里面包括对知识的联系、拓展、延伸以及纵向的深化,它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方法的积累,更深层次的思考,而非简单地创设情境,引起注意的功能。4、完整地设计一篇课文(或作文)的教学,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目标设计、过程设计。并有设计说明,可以单独写,可以融在各部分中。答: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真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的第二篇。第二单元继续第一单元的主题,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怎样才能获取更多更宝贵的生命体验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作者周素珊在文中详举了两个事例,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略写了许多第一次,说第一次的感受真奇妙,新鲜而刺激,从而表达“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的主旨。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学生不乏阅读这类文章的经验,注意叙与议的关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不难理解。二、学情分析这篇多字的小短文语言清新活泼,内容简单明了,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不难于理解,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不成问题。除了语言的积累、内容的结构掌握,主要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深切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与作者形成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以至于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勇于尝试,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三、目标设计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法学法设计如下:、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详略得当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养成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重难点: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课时:一节课。、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过程设计、导入新课: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学会写字画画,第一次上网,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参加军训“第一次”的感觉怎样?台湾女作家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她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设计意图:简单的几句话,切入整体,轻松自如地将学生引入所学内容。)、作者简介:周素珊(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作者情况,并温故知新,回顾这学期已经学过台湾作家的作品杏林子生命生命、张晓风行道树。)、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正音正字:要求:读音准确,大声流利,情声并茂。请一学生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生字生词:(大屏幕出示字词)、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雏形 丰硕 稀疏 霎时 孵鸟 姊妹柚子 沉甸甸 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序)(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思,扎实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基本的朗读要求。以大屏幕显示,节省时间,加深印象。)思考:(大屏幕出示问题)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感受如何?(请划出原文词语)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深入感知,合作探究:找出你最感兴趣、最受启发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大家交流讨论。问题汇总: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比不说“风景画”、“风光画”?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要求:小组为单位,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最感人,最精彩。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讲,看哪组最好。让学生较详细地说完过程后,用“第一次真”句式概括,训练概括能力。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第一次是不可以尝试的?(设计意图:这些问题从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到结合学生自我独特体验,层层推进,带着问题探寻文章的真谛。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善于交流、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教师适时点拨,进行引导启发。)、拓展延伸:阅读资料:(大屏幕出示,文字配以图片介绍)“神六”第一次神舟六号飞船在众多科学领域内了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进行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第一次在太空生活中的创新。好消息: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年左右中国将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那时又将有航空史上新的第一次,我们翘首期盼那一天的到来。(设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