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间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昌盛园小学 韩茹萍教学思路:时间的认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因为钟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部分知识从表面看来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是不是这部分知识学生就肯定熟悉,甚至不学就会呢?经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仅是一年级所学习的那些。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在读钟面上的时间时,觉得并不那么容易,错误率还是比较高的,其原因是对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并不理解或是不够清晰。因此本节课,决定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在数学模型的建立上进行新的尝试。教学目标:1、以动手实践为基点,帮助学生理解大格、小格等概念,最终建立1时=60分的模型。2、通过感受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改错习惯。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大格、小格等概念,最终建立1时=60分的数学模型。教学用具:课件、一年级小学生所画钟面模型;长短、粗细不同的两根小棒;实物钟表。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搬到新学校已经很长时间了,我想调查一下谁离学校近了,谁离学校远了?你每天什么时间从家出来?什么时间到学校?2、要想知道现在的时间,你有什么好办法?评析:由搬到新学校后,每个同学在路上所用时间的变化,勾起学生经历时间的切身感受。二、新课探究:1、出示钟面:师:这是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画的钟面,仔细观察后,用二年级学生的眼光评价一下。小结:刚才,大家的评价很客观,从你们的话中可以看出你们很善良,今天,利用你们的知识和智慧自己创造一个更美的钟面,大家有信心吗?评析:一年级小朋友所画的钟面还很粗糙,这里所说的美是指数学中的一种精细之美。2、谁还记得钟面上都有什么?3、钟面上的数字。(1)如果要把1-12这些数字写到钟面上,你想先写哪些?它们分别写在什么位置?学生试写。(2)交流。(3)观察一下,当我们把这四个数字写到钟面上之后,钟面一圈被分成了几份?这几份是怎样分的?(4)想像一下,如果把另外的8个数字都写完,钟面一圈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师生同时写。评析:先让学生进行想像,学生会产生一种急于验证想像的冲动,他会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现在钟面一圈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师:通常我们把钟面上所分的这12份叫做12大格。钟面上除了有大格,还有什么?(5)你知道钟面上有多少个小格吗?请学生试着在一个大格之间画出小格。(6)你把一个大格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格?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交流。评析: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机会,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照顾了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7)刚才有的同学画对了小格,也有的同学画错了小格,没关系,修改一下,然后再任选两个大格也画上小格。 评析:在学生尝试中难免出错,这是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经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改错的机会。(8)如果我们在每个大格之间都画出小格,钟面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评析:这是本节课中展示学生在计算中不同个性的一个点,抓住这个机会,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建构。4、钟面上的表针。(1)钟面上有数字、有格,这些都是不动的东西,钟面上还有哪些“重要人物”?(2)你能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吗?说说你是怎样区分的?评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了表针,今天的交流会比原来更形象、更生动。师:今天我们只研究时针、分针好吗?揭示课题。(3)拿起手里的两根小棒,和同学说说哪根作时针,哪根作分针?5、建立数学模型。(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针、分针是怎样转动的?分针走( )是一分,走一圈是( )多少分。时针走( )是一时。1时=( )分(2)反馈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汇报探究结果。课件演示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小结。评析: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充分描述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后,再用课件动态地展示这一过程,可谓是直观、形象、逼真,使那些学习速度慢的学生也能理解1时=60分,成功地建立起这一重要的数学模型。6、感受1小时、1分钟。(1) 填空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 )分钟,课间休息( )分钟,再加上( )分钟,就是一小时。(2)提供四种活动:数玉米粒、读英语单词、做口算题、写生字。学生自主选择四种活动中的一种,记住一分钟做这件事的数量。(3)汇报交流参与活动的数量。(4)欣赏搜集到的一分钟数据。(5)说说此时此刻的感受。评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再加上自己所记录的数量,就会自然地想到要珍惜时间,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拓展延伸请学生看大屏幕:这是刘翔在希腊雅典奥运会上夺冠时的精彩瞬间,谁还记得他夺冠时的成绩?为什么在这里不用时分作单位而用秒呢?四、布置作业1、在你的钟面上画出所有的小格。2、在你的钟面上画出表针,定格在一个你喜欢的时间,下节课进行交流。总评: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把传统的以观察为手段建立数学模型的活动改为学生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构,取得了良好的教这效果,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了教学活动,比单纯地用眼观察更深刻。用眼观察虽也可以形成表象,但信息在头脑中所储存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头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更深刻,画面更清晰,理解更到位。2、本节课中,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思路设计,再加上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亲自动手创造,使学生逐步对大格、小格、1时=60等概念由模糊到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