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为流放地的海南岛一、海南岛在唐宋时期成为重要的流放地及其原因 隋朝以前中国 的流放地多为湖北房陵等内地闭塞地区和内 蒙古等偏远的边疆地区, 海岛成为流放地是唐宋时期的事情。据隋书 ?杨纶传所载:“大业七年,(隋炀帝)亲征辽 东, 纶欲上表,请从军自效,为郡司所遏。未几,复徙朱崖。及 天下大 乱,为贼林仕弘所逼,携妻子窜于儋耳。”杨纶是为海南 岛历史上第 一个有姓名可考的流放者, 海南岛也由此成为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正 式被辟为流放地的海岛。此后从唐朝开始, 涌入海南岛的流人越来越多, 据王雪玲对 两 唐书所见流人的统计,当时全国有名字可考的流人有 211 人,其 中岭南道独占 138 人,海南岛的崖州有 13 名流人,为全 国第一, 儋州、振州、琼州也分别有 8 名、7 名、3 名流人。 1 到了宋 代, 海南岛更是成为政府最主要的流放地, 卢多逊、丁渭、 苏轼、 赵鼎、李纲、李光、胡铨等著名大臣都曾先后被流放到海 南岛。海南岛在唐宋时期成为重要流放地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 方面进 行考察。(一)流刑适用范围的推广与流人的增多 在中国历史中,流刑是 一种非常古老的惩罚, 尚书 ?尧典 中即有“流宥五刑”的记 载, 其后经过长时间的变迁演化, 流刑 在北朝时期正式进入法典, 至隋开皇律确立笞、杖、徒、流、 死五刑后流刑基本完成其制度化。然而真正将流放刑发扬光大的却是唐朝, 这一时期的流放刑 基本成为后世流放刑的典范。 唐代非常重视儒家“明德慎罚、 恤 刑 甚杀”的思想,限制死刑。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替代被广泛适 用,所 谓君王“不忍刑杀”,故以“宥以于远也”。宋朝对于死刑的试用更是非常谨慎,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 初即 留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因而有宋一代,虽然党争激烈, 但一 直对士大夫都十分优待, 官员犯法、失职或在政治斗争中失 败基本 上都不会被杀死,而多是被流放。这一点在宋太宗流放卢 多逊诏书中 可以得到清楚地展示, 诏书先责备卢多逊犯了很多罪 不容诛的过 错,但“尚念尝居重位,久事明廷,特宽尽室之诛, 止用投荒之典, 实汝有负,非我无恩。其卢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 封赠、妻子官封,并 用削夺追毁。一家亲属,并配流崖州”。随着流刑的日益试用,流人相应增多,对流放地的需求自然 也会 相应地迫切起来。(二)中央政府对海南岛的控制逐渐严密对于统治者而言,将不放心的政治人物留在国家的心腹之地 无疑 是非常危险的,但同时又要防止流放者“南走越, 北走胡”, 为外 国人所用。这种考虑决定了流放地一般都不会在内地, 而是 会在一 些控制比较严密的边疆地区, 海南岛无疑非常符合这种条 件。汉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 年),西汉开始在海南岛上设置珠 崖、儋耳两郡,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但在汉元帝初元三年 (前 46 年),珠崖郡反叛,汉朝政府出于各种原因放弃了在被 视为蛮夷 之地的海南岛的统治, 此后几百年内, 海南岛都是时叛 时附,中央 政府对其的控制比较松散, 即便是在设郡治理海南岛 的有限时间 内, 郡治也多设在海南岛对岸的徐闻县与合浦郡。 在 此种情况下, 中央政府连对海南岛施加有效的控制都不能办到, 更遑论将犯人流放 到海南岛了。直到隋朝初年, 收服了海南岛的冼夫人归顺隋朝, 中央政府 才 真正开始派驻官员到海南岛进行实质的管理, 将海南纳入严格 的中 央集权控制之下。 有了这种对海南岛的实际治理, 海南岛被 作为流 放地才有了可能。(三)海南岛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流刑被统治者自诩为一种仁慈的刑罚, 所谓“不忍刑杀, 流之远 方”是也, 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和 慎刑。但为了使流放刑起到 降死一等重刑的作用, 历代统治者对 于流放地点的选择也是费尽心 机的。 一般来讲, 流放地必须是地 理位置偏远、 生活条件艰苦的 地方, 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被流放 者产生相应的警戒、惩罚作用。 因为古代的中国农业文明发达, 大多数人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 相 应地产生了强调聚族而居、 安 土重迁的思想。 在这样的环境中, 如果把人们流放到一个远离家 乡、生活艰难的地方,对其的打击是可 以想见的。基于这种考虑,所以历代统治者多把犯人流放到西北绝域、 西南 烟瘴之地。但是到了唐朝以后,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中央 政府丧失 了对西域的控制,西南方也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南诏政 权,这样一来使 得唐朝流放地的可选择范围大大缩小。 到了宋朝, 各方面的疆土都大幅沦丧于异族政权之手, 可选择的流放地更是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岭南逐步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流放地, 而越重 要 的罪犯,被流放的地点也相应地越靠近南方, 被认为“罪大恶 极”的就只能被流放到海南岛了。 从永贞革新后革新集团诸人的 遭 遇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一点,当时永贞革新的主要领导人王叔 文作为 首恶元凶被贬后赐死,柳宗元等八位重要参与者被贬谪为 江南西道、 岭南道偏远州郡的刺史, 革新的重要支持者当时的宰 相韦执谊则被 流放到海南岛。海南岛之所以能够成为如此重要的流放地, 是与其偏远的地 理位置与艰苦的生活条件分不开的。 海南岛是当时中央政府控制 下 离首都最远的地方,向有天涯海角之称,以至于被贬为崖州司 户的李 德裕赋诗称“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至于 生活条 件,则更是恶劣。以苏轼为例,其文集记海南风土云: 岭 南天气卑 湿,地气蒸溽,而海南为甚,以至于“病无药,居无室, 出无友,冬 无炭,夏无寒泉”。这种环境无疑是非常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特别是对那些在京 城养 尊处优惯了的大臣们而言。 韩愈在被贬潮州时告诉他的侄孙 韩湘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被流放到更为的海 南则更 被人认为适合慢性自杀。苏轼以 65 岁老病之躯被流放到 海南岛时, 几乎没有人相信他能生还。 以至于后来他活着渡海回 来大陆时,都 得意地赋诗“问翁大庾岭头住, 曾见南迁几个回”。 二、海南岛在 元以后流放地地位的下降及其原因宋朝以后,尽管中央政府的官员流放到海南岛的事也时有发 生, 如元代皇帝文宗( 1328-1331 年在位)在当皇帝以前也被流 放到海 南岛, 但总的来说, 相对低于唐宋时期来讲海南岛此时的 流人非常 有限, 已不再是重要政冶流放地。 其原因可以从海南岛 自身的经济 发展和其战略地位的转变来考虑。(一)海南岛文化经济的发展 海南岛社会经济在唐宋时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使其逐步 改 变其在中原人眼中的蛮夷之地形象, 其作为一个流放地的条件 也相 应地不太合适了。 在海南岛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特别值 得一提 的是流人的贡献。大量被贬谪到海南的文人士大夫及其子孙后裔主要是给海 南岛带 去了内地的先进文化。 被称为海南教育第一人的王义方就 是流人, 当时的海南“自唐以前学校之政未立, 造士之方多阙”, 文教落 后, 根本不知孔孟为何人。 王义方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便召 集地方首 领共商文教事宜,说服各黎峒首领,挑选学生门徒,开 班讲学,教化 当地。此后,大量的流人投身于海南岛的文化教育 事业,其中贡献最 为突出的流人当首推苏轼。苏轼谪居到儋州后,兴学办教,大力传播中原文化,儋州县 志记 载:“北宋苏文忠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 俗,变化 其人心。”这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使唐宋实行科举 制度以来约四 五百年间未有登第的儋州,陆续出现了一些举明 经、文学的士子。苏 轼北归后三年,其弟子姜唐佐成为海南岛历 史上第一个举人,琼台 纪实史称“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 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 文之盛,实自公启之”,是非常有 道理的。除了发展文教事业以外,流人还积极为提高海南岛的生产生 活水 平出力。他们垦荒殖地,教授耕作方法,发展水利事业,大 大改善了 海南的原始耕作形式,使海南岛不断向成熟的农业文明 迈进。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户”期间, 积极协助当地的刺史李甲 处 理政务,尽职尽责,史称“州事衙推”。在六七年的时间内, 他兴修 水利,教民垦殖种养,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尤其是 他在当时的郑都兴修的岩陂塘水利工程, 直至今日仍 在发挥作用。流人们与当地的百姓共同努力, 使海南岛和内地的差距逐步 缩 小,生活条件相比唐宋时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而且大陆的制 度文化已经深入到海南岛, 或者说,海南岛的一般社会生活已经 纳 入大陆的制度化运作之中, 而且通过被贬的名臣大儒将他们在 海南 岛的流放生涯形诸诗文并与中原的故旧亲朋联系。 在给后人 留下关于海南岛的风土人情与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生活等方面的 记 载外,还提高了大陆人对海南岛的认识, 加深了海南岛文化与 大陆 文化的认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才会说出“前代谓儋、崖为化外, 以 处罪人。朕今天下一家,何用如此?若其风俗未淳,更宜择良 吏以化 导之,岂宜以有罪人居耶”。这也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不 把海南岛当 做化外之地看待, 而是将其与内地一视同仁, 海南岛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大陆的一部分。(二)海南岛战略地位的提升宋朝以后,中央政府对海南岛的管辖相比以前大大加强了, 海南 岛与大陆之间的关系也比以前更为紧密。但唐、宋时期,海 南岛的官 民之间、汉民与黎民之间总的来说是相安无事的, 环境 相对比较平稳。明朝之后,海南岛便不复安靖,多有冲突叛乱,常常处于失 控状 态。明代琼州知州郑廷鹄给朝廷的平黎疏开篇即云:琼 自开郡以 来,迄今盖千六百余年,无岁不遭黎贼之害,然未有如 今日之惨者 也。在这种局势动荡的情况下, 再将流人流放到海南 岛无疑是非常 不合适的。而且元朝以后,海南岛对于中央政府来说, 其战略地位也得 到 了空前的提升。早在元世祖至元年间,海南岛即曾作为元军进 攻占城 与安南的军事后勤供应地。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中国东南 沿海开始 遭受倭寇、海盗的劫掠和西方葡萄牙、荷兰等列强的海 上入侵。在这 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对海南岛的管理主要是从政治 上着眼,从整个大 陆的防务着眼,海南岛于是成为中央政府加强 南海防务的战略要地。在此之前,海南岛虽然在地理距离上被认为是边疆地区, 但 由于内部治安较好,又缺乏外来威胁,所以在政治和防务层面上 是作 为内地的延伸被看待的。 而到了明清时期,海南岛由于其内 部和外 部局势的演变确实成为政治和防务上的边疆。这种局面使得海南岛失去了作流放地的条件。 一方面,海南 岛在文化、经济上成为浅内地,使其达不到惩罚流放者的效果; 另一 方面,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把流放者流放到政治和防务上 的边疆也 是让人不放心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