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东方市第三小学 陈明玲一 导入新课1师: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那庐山最神奇的是什么啊?(云雾)那云雾多不多啊?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随手都能摸到飘来的云雾)那庐山的云雾给了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呢?(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想像此时此刻你已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哦,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一下腾云驾雾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1 齐读第二节,在你眼前出现了几个画面?(四个)。四个小组各读一副画面。2 这四个画面展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啊?(千姿百态),指名回答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我们给它找个挛生兄弟(姿态万千)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可以分为两层。3 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形象美丽?(比喻)描写庐山云雾的样子。“像是又像是像又像”四个并列的比喻句,描写云雾在山头-半山(山腰)-山谷-山峰四个位置不同的景象自上而下,由局部到全局,把云雾比做帽子、玉带、大海、天幕,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时的千姿百态,给人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这是静态的云雾。同学们说这庐山的云雾美不美啊?对,真美啊,那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心情去朗读这一自然段好吗?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这一段围绕着中心句,具体描绘了云雾在山头-半山(山腰)-山谷-山峰四个不同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一特点。我们称这种结构方式为“总分(板书)4 那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一自然段我们是怎样去学习的呢?(找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学法讨论:画中心句怎样围绕云雾的特点来写的感受云雾景象体会总分关系诵读体会庐山云雾的特点三 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学生一起读。1这一节写了云雾的什么特点?围绕哪句话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那么这句话也就是这一自然段的 中心句。 (1)师:对,庐山的云雾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的变化还特别快,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作者是怎样具体的描写瞬息万变的特点的?引导学生读。(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2)总结: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 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瞬息万变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3)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变化。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呢?比喻:由“一缕青烟”“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由“四蹄生风的白马”“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把云雾比做轻烟、银河、白马、冰山,。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和丰富的想像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给人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师:仅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变化吗?你从哪儿看出来了?(生:还有很多!因为末尾还有个省略号!说明云雾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谁还能想到什么?你想象一下还会像什么?而且变得怎样?(很快)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师:同学们,假如你来到了庐山,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你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不想)是的,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1.(板书:流连忘返)指名回答流连忘返意思(形容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庐山有什么感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庐山为什么令人流连忘返了?(让学生说出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如三亚的天涯海角,杭州的西湖,安徽的黄山,桂林的山水等等)五 总结:1 配乐朗读全文。2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种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和美、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表达了作者坚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同学们掌握得很不错。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请同学们向在座的各位老师们也说声再见。六,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 用像像像像说一段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