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季说课稿一、说教材四季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四季这篇课文是让学生认识、了解大自然四个季节的特征,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二、说学情。在学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结束了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数孩子能够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的生字,但朗读能力比较差,唱读现象比较严重,初次尝试仿编儿歌,有一定难度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三个纬度设计。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会认字、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编儿歌。四、说教法、学法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三)音乐欣赏,认知迁移,(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课件播放配有音乐的四幅表现春夏秋冬景色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大声说出每一幅图表现的是哪个季节,在学生欣赏,说出季节后。我顺势小结:春夏秋冬是一年的四个不同的季节,简称四季,以此引出课题并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二)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在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季节?让学生各抒己见,我接着说:有一个人也很喜欢春天,他还给春天写了一句话呢?你想知道吗?由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兴致高昂的进入本课第一小节的学习。然后出示第一小节儿歌进行教学。(1)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老师进行学法指导:在文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以借助图画猜一猜,如果还是不能解决,还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2)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在本活动中,我采用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小节儿歌写的是谁?、他是什么样子的?、他说了什么?再引导学生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运用图片让学生了解草芽尖尖的样子,本节中的生字“对、说”我采用让学生做做动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是”采用让学生练习说话的方式进行学习。(3) 、美读课文,加深理解在朗读方法上,我指导学生用两指靠拢的动作来表现草芽的尖尖,指导学生用轻细的声音自由读、展示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草芽的柔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课标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本环节,我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季节,还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创作的小诗。这样也就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升华,实现了语言的转换与迁移,真正提高了学习效率。六、说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2、四季 春 草芽(图) 夏 荷叶(图) 秋 谷穗(图) 冬 雪人(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而生动。后面的草芽图、荷叶图、谷穗图、雪人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学习乐趣。在本课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以上就是我对四季这篇课文的设计,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