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宽容教育随想教育的对象是人,对人就得有情有爱。“有教无类”就是一种爱与宽容的境界。只有教师对学生宽容,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一、宽容,提倡人人平等。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身份虽然不同,但人格上却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合作伙伴。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需在“小节”上加以注意。当我们需要学生帮助时,应该用征询口吻,或“请”字开头。对学生的支持和敬意,我们也应该给与回报,别忘了适时对学生道声“谢谢”或及时表达我们的感动。平等,还意味着要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地去尊重孩子。我们的学生良莠不齐且个性迥异,我们不应该有情感倾斜。切忌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甚至将它与孩子能不能得到尊重与爱愚蠢地联系在一起。同样是犯错误,成绩好的学生一带而过,成绩不好的学生严厉责骂,无疑会在孩子们稚嫩的心中构建起一种不平等的观念,这无论是对“好生”还是“差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有些教师认为,师者必须有师道尊严,在学生面前总要板起包公脸,语气严肃,教学生不敢亲近。其实,不妨试着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和“金口玉言”,承认学生的个性特色及内在潜能,这样将会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找到教育的真正乐趣。二、宽容,保护学生的自尊。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对有问题的学生,切忌当众羞辱、谩骂或体罚,迫使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我班教室最后一排有个男生,上课坐不住5分钟,就要下位去干扰其他同学。一些坐在他附近的学生在写给我的字条中不约而同提到“经常下位,影响我上课”、“如果我们班没有,课堂纪律会好得多”。我曾让他看过这些字条,当时他很沮丧,并且向我表示会改正缺点,可没过两天,他又坐不住了,那些写字条的同学更是成了他干扰的主要对象。一次,我布置做课堂作业时,他又下位去打闹,我见他手里拿着作业本和钢笔,顺势就说:“是不是很想做题,但坐得太远,看不清黑板?这样吧,以后你看不清楚的时候,随时可以到前边来。”他一愣,半信半疑地走到讲台前,我拍拍他的肩膀:“现在能看清楚了吧?”然后,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开始在教室里巡视,实际上却在偷偷观察他。见他慢慢进入学习状态,才放下心来。后来,只要我发现他想下位,就口头提醒或用眼神示意他到前边来以便“看得清楚”,一是由于他的确难以在坐位上坚持40分钟,不如让他活动一下;二是与其影响其他同学,不如在正当的理由下给他提供更便于参与学习的机会。令人欣慰的是,两个月左右,他已基本能做到不影响他人,而且学习成绩稳步上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火花熄灭。”我想,与其在怒气冲天时痛骂学生“你的脸皮比城墙还厚!”“你简直不可救药!”之类,不如想办法挽救学生的自尊心,真正实现自我教育。三、宽容,理解学生的困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面对成功,有各自所面临的困难。但是,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赞美或认可,这是他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学习态度消极,在学习上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对待这类学生,就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并大加赞扬,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例如:在课堂上鼓励他们回答问题,答对了就慷慨地给予赞扬,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和勇气。对于课堂上要检查的知识,甚至单元测验,可让他们提前准备,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体验满足的快感。曾经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想自己只有50的希望把成绩提高,每个星期天,我都发誓要好好学习,可是一到星期一,就管不住自己”,“我感谢刘老师,是她把我从井里拉了出来。”“很幸运的是刘老师没有骂我”,看到这些稚气的文字,我真切体会到学困生其实是求上进的,他们一直在期待老师的帮助。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幸的学生,往往表现不合群,对人不信任,学习失去动力。对待这类学生,更需要给予关心和心理辅导。我通常采取家访的形式,与其家人沟通,让孩子得到更多家庭温暖。平时引导其他同学与老师一起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让他感觉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实践证明,这能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家庭背景复杂的学生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动力,从而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四、宽容,不等于放纵学生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不成熟的个体,在他们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只有宽待学生的不足,宽待学生的冒犯,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才会乐于接受他的教育,乐于学习他所教授的课程。然而,宽容绝不是放纵。曾有一位学生向别人借橡皮时,被我误认为在讲话,并点了他的名,当时正在进行单元测验,他一把就将卷子撕了。我很生气,但转念一想,是我误会他在前,这时候他正在气头上,如果倔脾气发作起来,处理得不好,我这个当老师的反而会下不了台,于是我什么话也没说。快下课的时候,发现他把撕坏了的卷子粘好了,在做题,我心里暗喜:看样子他有些后悔了,但我仍然没说什么,只是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处理。恰好过了1天,就发生了北大女生在外国评委面前撕毁获奖证书的事件,我特意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念了这篇新闻报道,也念了北大学生在网上的道歉信。下课后,那名学生到办公室来主动为自己不礼貌的言行道歉,我也向误会他表示了歉意,并同时向他指出遇事冲动的害处。一场师生的冲突,就这样被彼此的宽容之心化解了,我的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次事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五、宽容,有时不妨“糊涂”“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令许多教者认为严即是爱,因此眼中容不下一颗沙粒,学生的行为稍有不妥,不是提醒就是批评,认为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人在生活中难免犯错,心智未成熟的学生更是这样。一次,刚接手的班级有位同学当着全班大声告诉我“的作业是抄别人的”。被提到名字的同学垂着头,小声为自己声辩着。我故意漫不经心地说:“不会吧,我昨天下午看他已经快做完了,而且在我印象中,他从来不抄作业。”告状的同学正待分辩,被我把话题岔开了。过了一个多月,那位抄作业的同学写了张字条给我:“我那天其实抄了同学的作业,可你说我没有抄,我很感谢老师,但是非常后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抄过别人作业了。”我始终认为,如果为了学生的小错而整天絮絮叨叨,不但收不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容易令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当一向自觉的学生偶犯错误时,当小淘气又犯小毛病时,不妨装装糊涂,让同学从旁提醒纠正。此刻的“糊涂”为学生的自我完善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促进其内省,从而产生向上的动力。可见育人之时,偶尔“糊涂”也可以“无为而治”。六、宽容,不排斥惩罚我曾经遇到过这种尴尬:允许学生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最后学生连会做的题也不做了;提醒学生不要在做作业时随便讲话,可没多久仍是一浪高过一浪的言谈声;借钱给学生,却再也要不回来。当老师的宽以待人成为学生“宽以待己”的理由时,当老师的宽容被看作是软弱无能时,我们就该考虑惩罚教育了!苏霍姆林斯基在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我认为,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宽容和惩罚的作用也应该有所区别。比如在刚入学的时候,学生刚刚进入到一个新环境,应该以宽容和赏识为主,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而到了小学中段,学生熟悉了环境,相应的问题也就多了起来。这时候,应该适当加入一些惩罚措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提倡戒尺式的体罚,但是,面对错误不断、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光凭说教还不够,还应该让他正确地面对错误和缺点,让他懂得自己应负的责任,接受为承担这样的责任而付出的代价惩罚。惩罚要遵循及时、准确和自愿这三个原则。及时并非单纯强调时间的快捷,而是要在确定合适时机的前提下进行及时有效的惩罚。如,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可以利用学生想进步的心理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否想进步、是否想脱离成绩不好的痛苦,如果想,就要接受惩罚。然后适时地予以适当的惩罚,如静坐反省半小时等。准确是要避免随意性,要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实施惩罚,分清哪些情况需要惩罚、哪些则不适合,绝不能让孩子受委屈,更不能过度。如,对待喜欢去网吧玩游戏的学生,可以让家长控制其零用钱;作业敷衍了事的学生,重写部分作业;学习明显退步的学生,让家长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其看喜欢的卡通片;乱扔废纸的同学,我会带着他在校园里拾纸屑,并让其意识到这才是为学校做好事。惩罚不是体罚,科学的惩罚是孩子自愿选择的结果,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是与学生的意愿相一致的。我最常采用的是让学生写犯错日记,这是引导孩子自我教育的一种手段,另外,冷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孩子犯了小错时,有意识疏远他,这样孩子就会自己反省,收到的效果反而比大声训斥要好。教育本身是多元的,宽容教育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其核心就是: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当作未成年人看;把学生当成不完美的人看。在竞争日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激发学生,支撑学生,鼓舞学生,点燃学生内心的希望之火,是教育者不可不做的神圣职责。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个别学生在个别阶段甚至存在教育不可逆转性。但是,只有师生双方找到共通之处,才能相互吸引,相互合作。“严格,但不严酷;宽容,但不纵容”,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这也应该是我所们追求的理想的师生关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