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怎样使困学变为善学 杜积宏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一)对“学困生”要有正确的认识。“学困生”虽然是少数,但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有权利得到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尊重、关心、指导和帮助。“学困生”并非什么都后进、一塌糊涂、一无是处,“学困生”也有“闪光点”; “学困生”暂时后进,并不代表他们永远后进,他们也有光明的前程。所以,“学困生”并不可怕,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累赘、负担,如果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他们,并施之以恰当的教育,他们同样能成为有用之才。很多名人如孟子,都不是一开始学习就能学得很好的。我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发明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但要成功,同学们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二)对“学困生”要有诚挚的合理的期望。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合理的期望,会促使他们发生积极的变化。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已证实这一点。 1.对“学困生”的积极期望是班主任的责任。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关心、热爱他们,避免对“学困生”形成消极的期望。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学困生”更是如此。 2.相信“学困生”能做得比现在更好。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每一个人能够做的,比他现在已经做的和相信自己能够做的要多得多。苏霍姆林斯说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所以教师要看准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地让后进生获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没有冷落他们,他们的抑郁心理就会减轻。学习中,寻求成功的信心和意志就会得到强化,积极向上的动力就会增加。例如:我在教学中,对一些“学困生”有把握回答好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先回答,说不完整的,我再加以点拨。 3.期望要合理可行,期待要持久、充满温情。相信“学困生”能意识到这种期待,当然,一时效果不明显,也不要急躁、生气。“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常出现故态复萌,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老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点滴抓、抓点滴,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三)逐步要求,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 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学困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从而使他们培养责任心,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学困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学困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每当曾嘉艺同学有一点进步,我就鼓励他。但是,他也有消极的情况出现不想做作业,不想听课。我找他个别谈话:“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肯定能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他听到老师的鼓励,又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四)精心组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困生”的形成与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转化“学困生”必须致力改变课堂模式,构造新的教学过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营造民主的、开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对问题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给“学困生”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铺设阶梯,降低难度,分解难点,照顾“学困生”。介绍新知识时尽可能联系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滚动拓展,以旧引新,以旧带新,这样,既便于学生复习回忆旧知识,弥补“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又有利于学习新知识。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教师应该重过程而轻结果。我们应该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分享他们一点点的进步,理解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肯定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的劳动。在学习生字词时,我经常让彭奥、欧智升、曾得坚等“学困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生字。通常,他们都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想出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如教“亮”时,我让他们编故事:“几个小朋友正坐在凳子上开口唱歌。”这样,全体学生就能很容易记住亮的字形了。 (五)发挥集体力量,创造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环境。马卡连柯认为:“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韧不拔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时,性格才能培养出来。”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忽视集体的重要作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集体的积极因素,来促使“学困生”的转化。我还采用一帮一、结对子形式,有意识地让成绩好的学生、班干部去帮助他们,在学习上给予关心、帮助,从中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后的愉悦,一种得到同学们认可与肯定所带来的愉悦。每个星期,我班的班干部都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困生”的成绩因此也提高了不少,整体成绩也提高了。在三月份我们班因为学风、班风好,被学校评为“先进班”。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我以满腔的热情和恒久的耐心,不断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多关怀和鼓励他们,通过循循善诱、帮助,使绝大多数厌学、怕学、难学的后进生因为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体验到喜悦而逐渐变为好学、善学,不少差生进步到中层生、尖子生的可喜现象。总之,作为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善待“学困生”,给他们多一些表扬,多一些关爱,他们必将多一点自信,他们最终也会很优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