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力教案湖北省大冶市东岳中学 张国祥一、教材地位:重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对前面已学的密度知识和后面将要学的压力、压强及浮力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二、说学生: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有关非常丰富的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初二、初三物理前面学习学生知道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二力平衡、弹簧秤的使用方法等力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观察和了解重力的有趣现象,体会各种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力现象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探究和分析各种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兴趣和爱好。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来研究“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重力的方向。2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五、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赞赏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教会他们自己探究想了解的知识;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社会价值。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性,亲身去体验、感悟和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生活中丰富的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在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探究法以及一般常规教学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演示实验、实验操作、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通过这三种教学方法有机配合使用,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教学教具实验器材:教学教具:重垂线、多媒体课件、不规则物体、细线、刻度尺、铅笔、长方体。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教学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多媒体课件利用声、光、色、形的变化,动静快慢的节奏控制,动画和拍摄实景的播放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学习资源,跨越课堂时空的限制。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3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3让学生课前做好知识准备,对已学相关做好复习工作。如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二力平衡、弹簧秤的使用方法等力学基础知识 复习。(二)新课教授: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动画图片,引出牛顿的万有引力;利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流、铁球、水滴和苹果落地面这几幅动画实况。引出问题: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最后都会落回地面,为什么呢?瀑布为什么不会洒向天空?学生活动:这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引入 “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设计意图:创设一些物理情景,引入这些力现象与重力有关,接下来要研究重力。)2.重力的大小 利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在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利用已提供的教学实验器材,充分发散思维,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对实验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处理,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利用事物投影展示。)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反馈交流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形成过程和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通过归纳总结出重力计算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分析例题,书写演算过程,同时强调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先课件展示建筑工人砌墙用重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再动画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支架上,慢慢倾斜支架让学生观察静止时细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想想议议:看图12.1-7思考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跟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在课件上向学生出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作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引出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学生活动:利用支点法,用手指把一块形状不规则硬纸板稳稳顶起,则手指所在处就是纸板的重心。利用悬挂法,让学生用悬挂法画图找一硬薄纸板的重心。引出问题:不倒翁是什么原理呢?用课件演示: 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设计意图:重力的大小、方向采用复习的方式、主要说明重心的位置用重心的应用、多举些与重心应用有关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讨论交流。)5、课堂小结1、重力的概念及施力物体: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 3、重力的大小及关系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 = mg (g=9.8N/kg)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 6、课堂检测与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分析、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7、布置作业作出质量为10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图示。完成课后练习七、教学反思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