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查报告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黄喜玲 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以神圣的职责,也使我们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调查结束后,各调研小组对本次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经过这次全方位的课程调研活动,使我们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做法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和了解,同时也对进一步推动我县实施新课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实施新课程的现状分析(一) 领导重视,注重宣传和培训工作。1、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各中小学校的校长都非常重视新课程的实施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教导处为核心的工作小组,统筹领导和规划本地的新课程实施。各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写出了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开发管理方案。2、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多所学校设计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及时召开家长会,向社会广泛宣传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与实施,新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新课程的研讨。1、整体启动,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课改局面。 调研组先后调研了18所初中和53所小学,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对各学校的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教师们普遍反映:新课程下的教材难度降低了,教学方式更灵活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了,课堂活了,学生的思维活了,教师的心态更积极、专业发展欲望更强了。2、加强新课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讨。 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实行小学以综合课为主,初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格局,在课程管理上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在课程权力上逐步下放,学校和教师也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弄清“三级课程管理”中各级管理的权限,明白地方和学校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课程运行中各门课程的时空领域,及时理清“三课”的联系与区别,是当前各学校都共同面临的课题。(三)充分发挥专家引领和校本研修的作用。 调研组查看了各学校新课程的任课教师情况,重点调查了各学科专家组的成员是否任教了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1、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双管齐下。 宋疃中心校给课程专家组成员拟定了管理目标和任务,并确实安排她们任教起始年级的起始学科,让她们担负起培训本校本门学科其它教师的责任。由于管理措施到位,在专家组成员的带领下,该校每周都开展了一次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加强学科的自主研讨,教师收获很大。中心小学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创造性地编写了课程改革的“三字经”;采取抽签的办法定学校、看现场、听汇报、查效果,对全镇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学校改革氛围较好。2、校际交流,携手发展。 我区校点分布较散。怎样让地处偏远的学校和师生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是每一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校长都应当思考的问题。开展校校联合和校际培训,能够较好地解决薄弱学校的这一难题。该校的一、二年级分散在各个教学点上,为了加强对进入新课程学校的指导,该校开展了“一日体验”的校本研修活动。该学校每周派出至少一名教师到各教学点上对小学一年级的一日活动实地体验,原学校教师对高小教师实行零距离跟踪学习,双方共同探讨,共同研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方式,以质性评价为主,采取自评、互评、她评、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调研组在调查中发现:各地在新课程评价中开始了有益的探索,课程评价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宋疃中心校制定出了非传统统考科目的考核办法、青年教师5年发展与评价方案等,在学期末教师评价表中给予了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以明显的倾斜。中心小学经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专业成长进行了及时的跟踪评价。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五)为新课程搭建合作和交流的平台。 1、加强全局性的视导工作。 今秋以来,市教育局在开学后不久即开展了针对新课程的专项视导工作,对各地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和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指导。之后,区研训中心又组织了专班对全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各地在开学后聘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对新课程中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指导和讲座。市教育督导部门也加强了对新课程的及时跟踪和了解,组织专班对全县实施新课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导。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研究培训部门等的联合视导下,各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的形式有校内教研、校际教研和联片教研等形式。进入新课程以来,各学校以校为本,大力开展新课程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校内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集体备课、听课说课、上研究课、展示课,所有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探究精神投入到了其中。中心校形成了教师定期教研制度,校内教育教学研究氛围良好。加强了对薄弱学校的培训和辅导力度,多次召开相关的培训会和研讨会,对所有学校进行教育研究的管理和探讨。各学科还非常有效地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二、新课程实施中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领导在新课程实施中创新意识不够,在课程改革中患得患失,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前行。 新课程面前没有权威,只有先行者和探索者。而我们的很多学校领导思想上对新课程还有很多顾虑,特别是有些初中,在教师安排上力保学校的课程专家组成员、骨干教师上9年级的课,害怕她们在7年级带课会影响学校中考质量,致使课程专家组成员作用发挥大打折扣。许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抱着等待和观望的态度,期待借鉴她人或外地成熟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等、靠、要思想严重,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不够,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不能全面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主阵地的作用发挥不足,创新意识不强,以至于束缚了改革的手脚,导致“旧瓶装新酒”现象依然存在。(二)地方课、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诸多不到位的现象。 1、地方课是属于省级开发的课程,课程管理权限在省教育行政部门,它有省级审定的教材和规定的教学领域。当前在我县的地方课教材还不到位的情况下,各学校自行查找资料开课,觉得盲然不知所从。很多学校区分不开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各自的特点,理论和实践上概念相互混淆,实施过程中人员和内容交错不清,从而引发广大教师的不知所措。 2、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中由学校一级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校长的办学理念,是由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课程,七年级可实行年级联排,课时相对集中。而当前很多学校为了简便易行,把校本课程的教师相对专职化,其它教师根本没有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意识和权力,或者干脆由学校出面包办代替,教师学科本位的思想依然很严重。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活动课演化而来的一种课程形态,是国家一级课程中要求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各学校必须在课程表上反映出来,并按每周平均3课时的计划予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定领域里的四大内容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而应相互整合,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全校所有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是综合实践课的指导教师,而学校教导处等相应的管理部门应当承担起规划和管理本所学校该门课程的责任,负责教师指导小队的协调和管理。主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应当职责分明,责任明确,有相应核定的固定工作量。而当前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还认识较模糊,没有或根本不知道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师,导致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够。(三)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安全、经费等问题成为各校的警戒线。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开放的课程思想需要开放的课堂和开放的时空。而现实的条件以及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不允许学生随便走出校园,师生都不能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探究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许多新的课程形态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中学”的要求就得不到满足。囿于安全和经费等因素的考虑,绝大多数家长和学校干脆拒绝走出校门,使校外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四)教学条件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多数参加座谈的教师都谈到身边可利用资源的先行建设问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当前大多数学校教学所需的必要的教具、学具、挂图等缺少与新课程相对应的添置,学校图书室多年末购进新的图书资料,学校实验仪器老化、失修,多媒体教室普遍缺失等,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师劳动的再创造。(五)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求知与发展欲望。但由于长时间地处在接受式、封闭式的教育环境里,大多数教师的创新与发展意识不强,受以往的定势思维影响较深,不能很快地融入到新课程中去。许多教师还用旧的眼光去衡量新的课程,导致行为上有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教师的合作和开放意识不够,在需要团队精神和集体创新的形势下,一些教师不愿意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担心自己的暂时利益受到影响。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教师普遍缺乏主动的探究和参与意识,或者说教师的综合素养不高影响了教师的选择和创新局面的形成。这也对我县教师培训部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三、对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一) 加强管理,强化几个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重申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和管理措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蓝本,狠抓各门课程标准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强化“纲要”意识、“课程”意识、“课程计划”意识和“课程标准”意识,探索“县-乡-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责任。2、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切实抓好校本研修工作。 各级管理部门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提出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专家的引领作用,使用好本地的教师资源,拓展创新的时空领域,要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和创新,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研训中心应加大指导力度。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增强课改的实效性。建立“县-校-师”三级培训体系。研训中心在及时、全面地培训各学科起始年级的教师的同时,还应加大对各学校管理层面特别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先行培训工作。校长是新课程的第一责任人,校长首先要加强学习,同时要研究教导主任一级的培训与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组作用,切实使她们担负起校本研修的指导教师职责。对未能任教起始年级起始学科的专家组成员,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管理。3、加快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步伐,以学校为基地,扎实深入地开展新课程研究。 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学校,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力量是教师,必须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以“教师发展学校”为契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深入、健康、持久的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新课程的管理力度。在课改经费、课程设置、教材选拔与征订、教师选配与调用、电教仪器的配备与使用等各方面予以全方位的考虑。只有这样,新课程才会健康地向前发展。 新课程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将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未来。在与新课程同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将义无反顾,用我们的智慧创造出一个新的课改时代。 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姓名:黄 喜 玲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