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景区的保护和创新摘要: 湘湖,是浙江文明的源头,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 真正的历史文化名湖。它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这 些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增强湘湖文化软实力,提高湘湖旅游 发展力,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关键词:湘湖 旅游 开发湘湖是西湖的“姊妹湖”,湘湖景区也越来越成为杭州的热门旅 游景点。湘湖已成为萧山乃至杭州举行大型活动的首选地,央视寻 宝活动、湘湖露营大会、城山庙会、湘湖婚典、元宵民俗大联展、 捕鱼节、冬泳比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游客。 2010 年,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4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 亿 元。2011 年,湘湖二期2.88 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已于世人见面,2012 年底,湘湖三期建设也已启动,而在游览空间扩展后,如何创新思 路,开发和保护景区,实现三个定位(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 度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湘湖景区旅游开发的背景(一)旅游资源的特点1、历史悠久 湘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是浙江文明的源头,中华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名湖。早在 8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聚居的村落,他们在山野狩猎、 耕耘、劳作,创造了华夏远古文明,形成了独特的“跨湖桥文化”。在 25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是吴越相争,事关越国 存亡的战场。这里,山巅有当年越王勾践兵败退守(保栖)的固陵 城(后称越王城),山下水域为越国配置大船军的固陵港。固陵, 在越国西部,亦称西城。西城湖到唐宋时已称湘湖。因此,“越文 化”是它的金名片。900 年前左右,湘湖经常发生洪涝、干旱灾害,县民奏请废田筑 湖,都因豪绅反对而没有成功。北宋政和二年,杨时任萧山知县, 顺应民意,“视山可依,度地可圩”,亲自带领百姓,在两条山岭的 端头之间修筑了两条堤坝,蓄水为湖。灌溉九乡十四万六千余亩农 田,惠泽百姓,造福后世。湘湖修建、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也为 当今国内外水利专家所称颂。形成了著名的“湘湖水利文化”。湘湖,浙江古代的水路要冲。它的西南是富春江、浦阳江和钱 塘江三江交汇之处。湘湖西岸的渔浦村,从晋代起就是沟通两浙的 著名津渡。到唐代,它和西兴、杭州城南的柳浦,构成钱塘江上舟 楫不绝的水运三角枢纽。渔浦,和相距不远的西兴一样,是“浙东 唐诗之路”的起点。王维、孟浩然等许多唐代著名诗人,都在这里 留下的赞美的诗篇湘湖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秀丽的湖山风光,自古以来就是名 闻东南的风景胜地。古往今来,曾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在这里歌咏吟 唱,流连忘返。诸如李白、贺知章、苏轼等著名文人都写过讴歌湘 湖的诗文。这些代代增添、世世相传的艺术瑰宝,使湘湖的历史文 化积淀显得更加厚重。2、内涵丰富“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湘湖景区拥有青山、绿水、幽谷、 涧泉等自然资源,尤以内涵丰富而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见长,除了 “跨湖桥文化” 、“越文化”和“湘湖水利文化”外,湘湖还有众 多的桥梁,形成独特的“桥文化”。古代湘湖,有跨湖桥、望湖桥 等,湘湖一期又建了15 座有江南水乡风格的仿古石桥。其中,有 石拱桥、石粱桥、拱粱组合桥等,拱桥中又有半圆拱、椭圆拱、马 蹄拱、三边折拱、无边折拱等,湘湖二期更是桥的博览,不仅数量 大幅增加,而且桥的种类更是多样。随着桥的建设,楹联也精彩纷 呈,与景区相得益彰。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旅游资源,尚有 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无形的旅游资源,这些传说、民俗内容完整, 影响久远,深深扎根于百姓的心中,若开发成旅游产品,必定具有 很大的吸引力。3、极具价值 在湘湖景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中,有具有八千年历史的跨湖桥 遗址和下孙遗址,在跨湖桥景区内,有以跨湖桥遗址公园为核心, 包括跨湖双桥、跨湖夜月亭、水车磨坊、如意亭等多个景点,宣传 8000 多年的跨湖桥文化:在越王城山景区,对古越城墙遗址进行有 效保护,建设了以城山广场为核心,包括点将台、水师指挥塔、洗 马池、牌坊、临水祖道亭、荷花庄等多个景点,展示了2500 年的 古越文化;另外还有少儿公园景区,以亚洲规模最大的杭州极地海 洋公园为核心,包括鸟语林、少儿公园、燕尔园等多个互动休闲景 观,极大地丰富了湘湖的人文底蕴,提升了湘湖的人气和知名度。(二)游客市场的特点湘湖景区年游客量在三四百万左右,但因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消 费需求参差不齐、千变万化,导致了客源构成、出游目的、出游方 式、停留时间、消费水平等不尽相同。1、出游目的主要为观光在湘湖景区的游客中,大部分的出游目的是观光,停留时间短, 消费少。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正由单一功能的观光式 旅游向多功能的参与式旅游转变,如果景区仍局限在观光旅游,将 束缚景区未来的发展。2、游客的主角是散客散客出游时间充裕,方式灵活,限制较少,但目前散客在景区 停留的时间也不长。这主要是景区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有密切关系, 除了观光旅游,可参与、供体验的旅游产品并不多。因此,随着游 览空间的进一步扩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一些可参与、供体验 的旅游产品,必能吸引更多的散客、本地游客甚至是旅行社组织的 团体游客来此旅游,且不以观光为主要出游目的,更能延长时间, 促进消费,增加收入。3、旅游消费过低湘湖景区是一个开放式景区,很多景点是免费的,而且以观光 旅游为主,游客普遍反映,除了饮料、快餐、电池等旅游必备,必 需品以外,并没有其他旅游商品可购买。而吃、住、行、游、娱、 购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消费,但支出的随意性比较大。 因此,应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刺激游客在景区内消费,提高经济 效益,促进景区的多元化发展。二、湘湖景区空间扩展2003 年,萧山区委区政府实施了湘湖一期保护与开发,7 年间, 湘湖的面貌与日俱新,在4.64 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内五大景区三十 余个景点交相辉映。接待游客已达1700余万人次,成为国家4a级 旅游景区以及中国百强旅游景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2008 年,湘湖二期建设拉开了序幕,面积5.95 平方公里,东北 与一期相连,南至原石岩砖瓦厂南线,西至老虎洞山山脊线至风情 大道。2011年10月二期建成开园,景区总面积从一期的4.64平方公 里扩大到10.6 平方公里,湖面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3.2 平方公 里。湘湖二期是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会场、主园区,又是萧 山全区饮用水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被列入浙江省2010年重点项 目。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80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30亿元。建成后的湘湖一期、二期,已形成“一湖、二带、三园、四中 心、五大酒店、十大景区、五十个景区”的风貌。生态更优,景点 更多、文化味更浓,道路更宽、功能更全,产业更大,美誉更响。2012 年底,湘湖新城、湘湖三期以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规划 已经启动,湘湖三期占地 9.8 平方公里,定位为“通江连河做活水”, 将与萧山区的内河与钱塘江三江口相通,引入活水,使江、湖、山、 园四景融为一体。将植入运动休闲、养生保健、会展、文化等新型 业态,拥有旅游综合体和商贸综合体,中西餐饮、酒吧、咖啡馆、 茶楼应有尽有,游客可以选择车行、骑行、步行、舟行等游玩方式。 同时,湘湖三期建成后,整个湘湖将作为萧山区的应急备用水源, 相当于总库容 2000 万立方米的水库,可为萧山区提供7 天的饮用 水源。2015 年湘湖三期将完成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 湘湖还有一个远期目标:建成一个以湘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 集商贸、休闲、度假、宜居、新兴产业为一体的国际化休闲新城, 规模达到53.8 平方公里,约有5 个西湖(6.39平方公里)那么大, 具有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房产、高新技术、文创等产业优势, 整座新城则划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区、生态 人居商贸区、休闲度假区、旅游娱乐区和文创区。三、湘湖景区旅游开发的创新思路 随着湘湖二期的建设竣工,湘湖三期的启动,湘湖远期目标的 规划,湘湖发展的迅速,湘湖文化的醇厚,湘湖的美好远景,为世 人所震惊和期待。怎样更好地弘扬湘湖文化?怎样增强湘湖文化的 辐射力和影响力?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以为,有以下的着力点:第一、注重凸显特有跨湖桥文化内涵,有效弘杨萧山人的创业 精神。跨湖桥遗址是浙江省迄今命名的五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年 代最早的一个,比河姆渡文化遗址还要早一千多年。它将浙江文明 史追溯到了八千多年以前。在这个历史舞台上,浙江远古文明拉开 了壮丽的序幕。2004 年 12 月,中国考古专家正式将跨湖桥和下孙 遗址命名为“跨湖桥文化”。2006 年 4 月,跨湖桥遗址被公布为第 6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跨湖桥景区内,已建造了以跨湖桥遗址公园为核心的,包括 跨湖双桥、跨湖夜月亭、水车磨坊、如意亭等多个景点。在此基础 上,应不断加强宣传,建立跨湖桥时光隧道体验馆,利用现代声光 电多媒体高科技手段,让游客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穿越时空,回到 八千年前的古跨湖桥时代,亲眼观看跨湖桥先民制作独木舟的过程 和智慧,模拟泛舟水上,捕鱼、航行、遇风浪,使游客身临其境, 感受先民的生活场景。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在八千年前, 跨湖桥一带森林密布、野兽频繁出没,是一个蛮荒之地。当时的海 平面应该比今天海平面要低得多,因为遗址基本上在今天海平面 0.5 米以下,离地表有 4 米多。在某一次的自然灾害中,跨湖桥人 所居住的地方,突然遭受到了巨大的洪灾,一下子被洪水淹没了, 并掩埋于厚达几米的淤泥之下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抗拒的自 然灾害,遗址及大量的有机物得以很好的保存。许多动植物的遗存 说明,当时的跨湖桥地区应该是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奔腾不息 的钱塘江东岸,有一个泻湖,两岸山上,树阴如盖,树枝上挂满紫 藤萝蔓,树上小鸟啾啾,地下落叶沉沉,林间清泉潺潺,动物们在 自由自在地寻找食物,在欢快地嬉闹广阔的湖面上,太阳初升, 水气袅袅如烟。待雾霭散尽,碧绿清澈的湖水与蓝天、白云、两侧 山体、树林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水中鱼儿穿梭游戈,芦苇荡中 水鸟栖息其间,还不时地表演在水中捕鱼的绝技跨湖桥先民在 这样的环境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富有特色的生产工具,进 行采集、狩猎、制陶、烧煮、储藏 尤其是掌握了独木舟的制作 方法:先用石斧,石锛将树砍倒,在需要保存的部位涂上一层层潮 湿泥巴,用大火焚烧树。没有涂上泥巴部位火焚成炭,有湿泥巴之 处依旧树质坚硬。然后用石斧、石锛砍炭,炭尽则成舟。这种方法 在新石器时代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只有在独木舟问世后,人类的 文明史上才有了正真意义上的船。跨湖桥遗址惊现独木舟,这使人 类造船史的研究有了最早的实物证据,它将世界造船史一下子上推 到了 8000 年前。可以想见,杭州湾和长江口一带在上古时代是一 处舟楫飞舞、人鱼交欢的热闹地方,这里的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尝试 征服海洋的民族之一。上述种种场景,都可以作为体验馆中的背景画面,力争生动, 逼真,感人。游客置身其中,仿佛是其中的一员,与先民同风雨, 共命运。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先民的创业精神,提升了精神境界, 更好的体会当今萧山人在创业过程中的精神之光:“奔竟不息、勇 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抢上头班车、抢进快车道、抢抓潮头鱼、 抢开逆风船”的“四抢精神”“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围垦精 神”等等。激起人们众心同归的聚合作用。跨湖桥文化透出的文化信息,是一笔宝贵财富,是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源,必须大力弘杨和传播。二、注重发展特色文化,挖掘越文化资源优势,强化品牌效应。 湘湖属于越文化范畴,而且是越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考古资 料表明,距今 8000 年的跨湖桥文化,是越文化的源头。湘湖有丰 富的古越文化遗存,是越文化的活化石。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王城遗址,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春秋吴越争霸的越国军事城堡; 闻堰老虎洞相传是勾践卧薪尝胆之地;白马湖是越国操练水师之 所;西陵古渡是勾践夫妇入吴为臣的渡江码头,也是西施远离家乡 的出发地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