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国大业观后感 看过建国大业后,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之中,夹在其间的各民主党派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以民盟、民革为代表的民主党派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的民主与和平,独立于国共两党之外,通过其各自在其影响范围之内的声望以及思想主张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做着努力。其中民革是早期国民党中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民主分子组成,以宋庆龄,何香凝为主要代表;而民盟则是以知识分子组织而成,主张国家统一,内部民主安定,以张澜,沈钧儒为主要代表。电影从双十协定展开。结束了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结束了“合作”。毛泽东为了国内安定以及革命的前途,赴渝与蒋介石会谈。期间,国共两党达成了“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让步,但是这样的让步只能让国民党得寸进尺。蒋介石不满足当前的稳定,想要最终实现他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建立,进而统一全国。不久“双十协定”被蒋撕毁,内战爆发。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战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真正的民主和平的国家从此建立。在整个这样一个国共斗争的漫长过程中,最引起观众注意的应该是两党之间的激烈冲突。但是整个冲突从一开始,到高潮,最后到逐渐平息都巧妙地通过两民主党派的反应加以表现。抗战结束初期,民主党派对两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国家抱有希望。然而国民党的表现让他们渐渐失望,看着他们所期望的民主与和平渐行渐远,这些进步人士逐渐把目光转向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但此时共产党的实力还只允许他们保持观望态度。战争开始后,看着共产党在不断地战斗过程中一步步走向胜利,而国民党中,内部分裂,贪污腐败已可见端倪,民主党派向共产党方向倾斜愈加明显。战争还在继续,国民党节节败退,政府内部李宗仁和蒋介石的争斗日益激烈,上海经济由于内部腐败一塌糊涂,种种迹象都在预示着失败。蒋介石的一句:“反,要亡党;不反,亡国。”意味深长。连他自己都不禁要感叹国民党的腐败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了,加之国民党向美国求援的失败,此时的民盟已经对国民党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他们在香港继续组织自己的力量与其他各民主党派相互通气。肝胆相照,为新中国的建立未雨绸缪。此时,共产党看到希望就在眼前,着手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大会,并多次诚恳邀请张澜,宋庆龄等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北上。三大战役胜利,渡江战役胜利,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国民党彻底溃败,蒋介石被迫下台,退守台湾。各界代表齐聚北京。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总过半席位由民主党派担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紧密团结。纵观整个过程,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关系在不断发生着微妙改变。由最初的观望态度,到之后的相互合作。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势所趋更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思想认识上有着共同之处的表现。首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对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的共同愿望,抗战时期,二者都主张抗日,渴望和平;其次,解放战争时期有了共同的努力目标,即向着新中国的建立前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导是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民盟以贯彻抗日主张,实践民主精神,加强国内团结为纲领,二者在实质上具有共同性,都是为了使中国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而民革虽然是由早起国民党左派及部分民族人士组成,其思想理念是坚持孙中山先生曾经的主张,但是其拥护和平民主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民主党派最终选择与共产党合作是有必然性的,加之国民党的大地主阶级独裁思想不得人心,二者的合作更是日益紧密。纵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内各民主党派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没有这些政党的合作与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许会有更多的阻碍和困难。所以在看待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不应该忽略那些民主党派,而应该把他们也摆在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的位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