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1、定义:指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2、桑代克(美国)在1903年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什么是教学? 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学和教育的心理学规律。(教育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基本任务: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揭示教育实践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教育实现“三个方面”服务。2、双重任务:实践服务和理论研究。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三节学习中学心理学的重要性1、 帮助中学教师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2、 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节 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新课改的主要内容:转变课程功能;改变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概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机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新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换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机构。(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新”问题、知得“深”、知得“广”)(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2、师德的核心是师爱。3、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5、什么是教学风格? 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什么是教育教学模式? 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第二章 中学生认知发展及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观察力(1)什么是观察? 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感知觉的核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2)什么是观察力(又称“思维的知觉”)? 指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的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3)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最主要的);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培养高中生的观察力应如何做?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的自觉性;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的浓厚兴趣;重视多种分析器的协同参与;加强观察、思维和语言的协同发展。第二节 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概念 指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心理活动过程。(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情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表象记忆”。 情景记忆: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地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称“逻辑记忆”,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具有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它在人类记忆知识中占主导作用,并是人类所特有的记忆形式。 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以个人操作过的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2、根据记忆内容的保持时间长短来分类: 瞬时记忆:指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为0.2秒秒。 短时记忆(记忆容量有限):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为2秒5秒。如:边听课边做笔记就属于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记忆容量无限度):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外显记忆(有意识的控制)和内隐记忆(无意识的控制)。二、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第三节 中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思维(一)定义:即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二)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三)思维的种类、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以三岁以前的儿童为主):指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在动作中展开。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逻辑思维:指人运用抽象思维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其中,词语是工具,逻辑是方法。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经验思维:指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如,学前儿童都会凭借他们的经验认为:“果实都是可以吃的植物”“鸟是会飞的动物”等。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一问题。、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指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分析思维:指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则,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结论的过程。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规则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思维。如学生在考试时对试题的思考和回答常用的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创造思维:指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四)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思维的灵活性;4、思维的敏捷性;5、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形式)。二、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一)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二)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三)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越;在提问方面,中学生比小学生提问趋于探究性;提问具有开拓性;提问具有批判性。(四)思维品质的矛盾性(初中阶段更突出)1、思维的深刻性和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第四节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一、什么是想象(一)表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形象。(二)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三)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一种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作用下不自觉的产生的想象。2、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的想象,又叫随意想象。具有预见性、方向性。 二、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P3页)第三章 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及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情感发展一、 什么是情感、定义:指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行为反应与认识的自我体验。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情绪指感情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二、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情感两极性明显;、情感不断深刻;4、情感逐步稳定; 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 逐步带有文饰性、内隐性、曲折性的性质; 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第二节 中学会的早恋问题1、何为早恋? 就是过早的谈恋爱,在不适宜谈恋爱的时候来谈恋爱。所谓过早,就是指远远低于法定结婚年龄。一、中学生早恋的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转播;、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的个人原因。二、中学生的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成人化的特点;、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蔽,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三、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 ;3、加强性教育。 第四章 中学生意志发展及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意志发展一、什么是意志、定义:指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 二、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喜欢模仿、善于模仿;4、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提高;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逐渐加强。 第二节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1、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理想教育结合,逐步培养学生主导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3、要利用正确舆论的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帮助学生克服利己主义动机,把学习动机引向立志为祖国建设的高度。(二)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四)严格管理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五)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五章 中学生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什么是个性(一)个性的定义 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个性的特点1、个性的倾向性;2、个性的复杂性;3、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的完整性;6、个性的积极性。(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2、个性心理特征。什么是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二、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一)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初中生个性的特点:不平衡性;极端性和偏执性。、自我意识高涨;2、反抗心理;(外显性)独立意识受到阻碍;自主性受到忽视或妨碍;当个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