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掌握知识;开拓视野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升。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头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1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意识基础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互动关系。 12多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119+59”这道题,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13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我们要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并且教师的教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的学主要采用记忆、理解的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上,认为学习仅仅是到学校听教师讲一些书本知识,并记住它们;他们周围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鲜、新奇的问题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学习性思维中,并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视野之中。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适合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往往呈现低效性,培养出的学生往往脱离生活实际,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在学生主动探求学习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分组实验操作,需要讨论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尝试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中,在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前。先让学生独立尝试求圆的周长的方法有哪些,并看看哪位同学的方法又多又好。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同思维、不同能力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下列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拿软尺在所求圆的一周围一圈,看软尺的长度即是所求的圆的周长。有的同学拿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得到的长度即是圆的周长。还有的同学拿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即是圆的周长。在学生独立探索出这此不同的方法后,我及时组织学生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小组交流、概括和总结,找出测得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再结合课本进行自学,最后观看教师的课件演示,得出结论:我们刚才求出来的结果,都是圆的周长。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是一个常数,叫做圆周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尝试教学的活动中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养成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在合作中体验尝试成功的欢乐。 2激发学习动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手段 2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哪些数是3的倍数,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这些数和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教师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数都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此时,教师说:“我有一个秘密,它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这样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大家想学吗?”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 2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更大,更好的成功,他们总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比较难的题目,都会从心底下升起一股兴奋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小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获得了成功,就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果经常失败,那么他就没有学习兴趣,情绪消沉,缺乏热情。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板演或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尽量体面、自豪地解答出来,课堂作业也要考虑大多数学生有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心情。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考虑到这部分学习内容较抽象,运用性强,所以我在课堂中采用师生互相出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或学生出一个乘法算式,对方也出一个算式,两个算式要符合乘法分配律。一位学生出:1328,教师出:加上1372,接着教师出:56360,学生出:加上56640,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时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个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教材的重点,难点反复多次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3注重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3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发明千千万,起点就一问”。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报刊上报导过这样的一则实例:在某次的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某教师在进行“十几减9、8”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问:“老师12-9,2减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减2得7,再用10减7得3,因此12-9=3,这样做可以吗?”这个问题就像一枚“炸弹”,使得在场的诸位老师顷刻间开始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不仅是授课老师,就连听课老师们也为之一惊。而授课老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且还赞扬了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创新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创新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素质的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 32激励学生再创造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举个例子: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经过一定的铺垫后,让学生利用旧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与矩形间的关系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间的思考和探讨,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再让这些结果在具体的实例中检验其正确与否。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例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把校园内的一块长100米,宽60米的长方形的空白地段设计成一个花园,其中要有圆形、方形、菱形等面积不等的花池、草坪。要求:(1)花池、草坪、道路所占面积的比例适中;(2)图案美观。这样的研究性教学打破了人为编制的应用题进行机械解题训练的模式,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既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实施合作学习 学习能力源自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新问题的探索过程。传统教学中,信息的交流局限于“教师学生”这一简单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群体作用很难有效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按个体差异分46人组进行合作学习,变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接受更广泛的信息。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给学生较多的分析、讨论、探究的时间,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分析推理上相互促进,协作创新。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