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1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一(27分)班级开展“感受时节之美”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你和小语、小文也参与其中。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本次活动的主题词。(3分) 2.下面是小文准备的一段开场白,请按照情境完成(1)-(3)题。(7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歌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二十四节气的循环中,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律动和天人合一的境界。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开展“感受时节之美”系列语文活动,传承与保护节气文化,使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hun发出新的活力!(1)给加点的字注音:处暑( )(1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hun 发( )(1分)(3)画线句有一处表述不合逻辑,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分) 3.小语同学制作了“节气”主题古诗文辑录单,请你根据要求帮她完善。(15分)节气古诗文表情达意立春A.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 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立夏B. , 。范成大的七言绝句,荷尖与蜻蜓,构成彩墨画的特写镜头,表现了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芒种C.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户外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与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的情形构成 ,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心境。寒露D.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短短三句,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大雪E. , 。岑参,面对边塞壮美奇丽的风光,以浪漫奔放的笔调,抒写惊喜好奇的神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情境图冬至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来表现“ ”之情(选用诗中词语作答)。无独有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也有相同特点,但两者想象的画面却不尽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描述: (1)根据提示,补全A-E处的古诗文,其中D处还要填写作者。(8分)(2)根据上下语意,在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在处填写一种表现手法。(2分)(3)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将其右侧“表情达意”处补充完整。(5分)4.上题是小语在【活动一】中的成果展示。请你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一个活动。(3分)【活动一】:辑诗文,传承文化。活动内容:收集古诗文中与节气有关的名句,理解内涵,传承节气文化。【活动二】: 。活动内容: 5.小文为下图中的【雨水】书签上配了文字“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请你也来为图片【立冬】配上恰当的文字,完成书签制作。(2分) 书签(雨水) 书签(立冬) 二(43分)(一)你和小语、小文一起阅读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古诗文。(8分)虎丘中秋夜明张岱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孩童、清客帮闲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注】: 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鬼节”。这天,朝野上下不放烟火、不生火做饭,皆吃冷食。 汉宫:指唐朝的皇宫。五侯家:这里指住在皇族里的宦官之家。铙钹:一种敲击乐器。寂阒(q):寂静。6.小语对文中画横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 )是准确的。(2分)A.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B.使/非苏州焉/讨识者C.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D.使/非苏州/焉讨识者7.小文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他理解。(3分)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 8.文中音乐表演的现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请说说你的发现。(3分) (二)你和小语、小文一起阅读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13分)霜降往后便入冬诸荣会雨、雪、冰、霜本质上都是水雨是能浅吟低唱的水,雪是会轻飏漫舞的水,冰则是长了骨头的水;唯有霜是水的形而上或形而上的水吧! 书上说,“霜是气温降到0C以下时,接近地表的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及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晶体”, 即霜不是雪,可是,霜染大地与雪盖原野是很有几分相像的,都可以用“白茫茫”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与修饰。或许正是因为二者间的这份相像,人们便总以为白色的霜与那白色的雪一样,都是趁着漆黑的寒夜,悄悄从天上降下的,“二十四节气”中竟也有了个“霜降”。可事实上,说霜是从天上“降”下的,还不如说是从地上“结”出的或“生”出的更科学。可是乡下人从来不说“结霜”“生霜”,他们常常挂在口头的是:“这柿子,总得要到霜降才会红!”“下霜了,天寒了!”在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中,霜都是从天上“下”下和“降”下的。这样的误会,其实并不只发生在下里巴的农人身上,形而上的诗人们不也一样吗?“月落乌啼霜满天”,“风霜高洁, 水落石出”这些诗句可都是千古名句!然而,乡下人都知道,北风呼啸的天气,一般都难见着霜的影子,至于“霜满天”,只是诗人根据“雪满天”而想象的吧!因为事实上,霜最多只能“遍地”,从来不曾像雪那样“满天”,也绝不可能“满天”!霜是水,但霜又不是水;霜与雪有几分像,但霜又不是雪;霜与冰一样冷,但霜又不是冰。霜只是霜,霜似乎得了中庸之道。霜不像雨那样,少了会让地旱人渴,多了会让江河横溢,泛滥成灾;相比之下,霜在人们的生活中,似乎可有可无、无足轻重。霜也不会像雪,虽说霜染大地与雪盖原野有几分相像,但一个“染”字便注定霜对于一切只能是轻描淡写,无法像雪一样,给大地和江山酣畅淋漓的银装素裹,也给诗人们带来无尽的诗情:“忽如一夜春风来, 干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吹雁雪纷纷”,“胡天八月即飞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霜是永远也不会带给诗人们这样的激情的。霜永远都是无风的夜里悄悄地来,晴朗的早晨太阳一出就迅速地去,来去无声息,去了连痕迹都不会留下多少;霜也不像冰,一身硬骨,明知道自己最终敌不过太阳的光辉,但仍不抵抗到最后不罢休。得了中庸之道的霜永远都是轻描淡写、浅尝辄止,不痛不痒。得了中庸之道的霜,如得了中庸之道的人一样,虽说它(他)很想讨巧,事实上或许也讨得了不少巧,但是终究失去的更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由水与土养活的“人”,当然既包括下里巴的农人,也包括形而上的诗人,古今中外的诗人们,无论是对于土地,还是对于作为水的雨、雪、冰们,都曾写过无数歌颂与赞美的诗篇,唯有霜,出现在他们的笔下,常常成了不讨巧的媒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踏霜早行,浮起在心头的自是与踏雪寻梅的雅兴无法相提并论的惆怅;“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此时出现在征夫游子眼中的白色霜花,则完全成了撒在他们心头和伤口的盐。的确,霜真有点像生活中的盐,且这种“像”并不只是外形。盐在生活中看似也可有可无,其作用也不能与五谷相比,没有它似乎也能过,至少不会立即死人,但是少了它,终究会失却生活的滋味。或许也只是因为这点滋味,征夫、游子终又不能忘怀。忽然间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场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正在努力背诵着二十四节气歌,从外面回家的父亲听到后说:“背它干啥,种田人才要记它!你要好好读书,有出息。”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软软的又被焐得热乎乎的柿子,“霜降了,这柿子不涩了,好吃得很!快吃!”没想到,就是父亲的这句话,让我一下便永远记住了 “霜降”这个节气,因为此时,我尽管没有看到大自然的“霜降”,却清楚地看到父亲两鬓的霜花。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八十多岁的父亲与母亲在乡下安享着他们的晚年,而今天的我竟已过了父亲当年与我说这话时的年龄,虽然我不曾像父亲那样在故乡种田一辈子, 但是也绝谈不上有多大出息。每想到这一点,我便觉得,该记住“二十四节气歌”的其实并不只是种田的农人,而是每个人;至少记住“霜降”时节已是大自然的深秋,在这个节气中,该成熟的都将成熟了,有多少收获都该收获。再往后便是冬天了。小文的批注:“中庸之道”的意思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9.说说你对画横线句的理解。 10.为什么作者说“每想到这一点,我便觉得,该记住二十四节气歌的其实并不只是种田的农人,而是每个人”呢? 9.小文为“霜只是霜,霜似乎得了中庸之道”写了一段注释式批注,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0.小语读到文章最后,对画波浪线句子的句意有点疑惑,请你帮他解析一下。(4分) 11.小文读完此文后,忍不住赞叹本文的语言之精妙,他用“典雅秀丽”四个字进行了概括,请你结合小文的概括,对文章第四段进行赏析式批注。(6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