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新建构主义”学校发展模式研究 陶华坤一、课题的提出科学家究竟在做什么?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或理论最初可能只是个人建构,或是历史上偶然文化事件的产物而且非常粗浅,但以后通过不断实验的过程,更多的知识被获得。科学家是根据一整套的实验、证明和同行评审的过程中建立他们的知识的。1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建构主义理论将注意力的焦点放在认知问题上,提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2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过程的、动态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在建构主义者眼里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会事实”。所谓社会事实,基本上是人们经由特定过程建构出来的,并且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认为只有学习者自己建构的知识才能为其所理解,才能得到迁移和在实际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哲学鉴于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在不断更新和修正,强调真理的相对性,甚至否定真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后者尽管是错误的,但其在教学中反对一成不变地固定教材,这是有正确一面的。建构主义教学哲学在这方面的主张能促使我们经常用科学的最新发展来检查教学内容,以修正与更新认识。而我国的有些同仁,则把建构主义教学哲学称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对其评价未免太高。因为建构主义教学哲学本身还在发展中。还有待对其作进一步追踪研究,才能正确把握其内涵。3真正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名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曾说过一句颇具意味的话,即“真正的教育者一定是一名建构主义者,无论其是否认识到建构主义这一标签,他对学生经验的关注已经在其内心深处深刻地烙上了建构主义的真实印记。” 当建构主义真正走入一个教育者心中的时候,当建构主义真正成为一个教育者秉持的信条时,他已经不会过多地纠缠在所谓外部的、表面的教学形式是否更具“发现性”上了,他必定会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内在经验结构,更加关注学习者头脑中正在发生着什么,并将这种深入的、细致的思考作为其设计教育教学的重要起点。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学校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变迁与时代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当我们处在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甚至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时,学校也不得不变革,不得不革命,甚至主动地革自己的命。这种革命有时非常痛苦,因为这是建立在批判昨天,反思今天的基础上的革命,没有这种跃进式的革命,学校就不会有阳光灿烂的明天。1建构主义思想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促进了教育改革建构主义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之一,对于反思我国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多适合于高级知识的获得,并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较高的多媒体技术设备和师资水平,因而在我国不是一种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台湾学者后来在总结新课程改革失败的经验时,大都认为,建构式教学、进而所谓的建构主义是导致台湾这轮课改失败的罪魁祸首。实质上,台湾学术界在课程改革的起点上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即,完全窄化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内涵,剥离了建构主义所真正具有的哲学上的思想张力。2建构主义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教学观念的转变:追求以生为本,师生互动。教学设计重建:以学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应当包含下列内容与步骤: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设计。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到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学习方式改变:追求体验、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3.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分析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要在探索现代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构建起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对学校整体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有效模式。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三、概念界定1.教育的建构力教育的建构力:即改善教育实践和建构新的教育实践的创造能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建构力:一种新看法的形成、新思想的获得、新视角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能够扩展我们的教育视野,提升教育趣味和教育品味,既决定了我们喜欢什么、欣赏什么、鼓励什么,也同时形成了判断和评价教育实践行为的标尺,铸造了我们批判的眼光,建构发现现实的平庸和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创造的激情,形成变革现实的需要和改造实践的技术路径。2.新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作者通过研究传统学校发展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均有其不完善的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构主义思想,此建构主义不等于原建构主义,故称为“新建构主义”。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同化客观知识,使得认知进一步的深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削弱的,而且必须做到“主体主导相结合,主客观相统一”。学生同化新信息的同时,能有所创新,才能自主建构意义,认知水平才能有质的提升。新建构主义把建构主义与我国传统教学有机的融合起来,适合指导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新建构主义注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同时,积极倡导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学校发展模式办学模式是指一所学校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确定办学模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学校教育整体,从学校现实发展水平出发,根据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和教育环境条件,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创造性的构建合理的、稳定的学校结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的基本框架。学校发展模式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建构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四、研究内容1.管理理念建构管理就是设计一种环境:使人在这种还境里能充分展示生命的意义,并最终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教育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追求,从根本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具体实际,而建章立制是把学校的教育追求、责任使命、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过程。让师生在经历民主的过程中形成民主的意识,是当代学校的责任之一。领导者的有心做事必然带来教育者用心教育,也许这就是管理的精神塑造、价值领引和文化意义。一所学校的价值,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考上多少大学,而在于学生离开后还留着深深的学校痕迹,还能为学生的人生导航。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是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办学理念的内核是学生观、教育观、学校观。从一个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清晰的办学理念中,能够解读出学校所具有并达到的学生观、教育观、学校观、价值观以及教师观的先进程度。中国需要新的教育理想。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中,重新确定我们的坐标,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需要将“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一个基本的教育目标。因为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开发,而首先是人的发展,首先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造就一代身心健康、有道德、有情感、有文化归属和文化认同,能够自立于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协调发展”。教育的价值要从国家主义回归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教育明确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为本。人的成长、幸福、快乐是重要的教育目的。2育人活动建构: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教育需要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培植。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结果,建构需要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才能实现;认知的功能是适应,它应有助于主体对经验世界的组织。知识的社会性:强调知识的社会本质,认为知识既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更存在于团体、共同体中。知识是通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转化等方面的张力形式而构建的一个完整的、发展的实体。陶行知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建立“生活教育”,就是重建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改造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书本与实践相脱离等基本问题,实施民主的、有用的、活的、创造的教育。3教学模式建构:从建构主义的知识隐喻和学习隐喻中,可以概括出相关的教学隐喻: 教学就是创设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能提供适当的认知工具,蕴涵丰富资源,并且能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建构意义。 要创设有助于交流协商、知识建构和知识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要重视学习者的社会参与,强调真实的学习活动和情境化内容,创建实践共同体和实习场,以使学习者所学知识和能力具有远迁移力和强大的生存力。 利用情境原则,设计支持隐性知识学习的环境,使学习者能潜移默化地领悟所需要的知识,通过合法的边缘参与,让隐含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感中的隐性知识,在与人、情境互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随着实践经验的增长而扩展隐性知识的复杂性和有用性。情境、建构、专注、能力和共同体是其关键性和共同性要素。 情境:注重基于情境的学习。建构:注重心智模式的构建。专注: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能力:注重多元智能的发展。 共同体:注重学习共同体的作用。4“学习共同体”建设:实施“师生、家校共赢”计划。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学习不能被看作是孤立的个人行为,而是“学习共同体”的共同行为,或者说共同行为与个人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杜威是一位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己任的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以社会作为研究范畴,杜威反复强调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要求人类认识自己生活在“集体化时代”,“旧的个人主义已经破产了”,当前主要是“创造一种新的个人主义”。他在杜威学校,按照自己“学校即社会”的理念,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方式,使“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协调或平衡,养成个人与他人共同生活及合作共事的能力。五、预期目标通过现代办学理念与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探索,构建起实践操作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研究著作:“新建构主义”学校发展模式或报告:基于“新建构主义”学校发展模式研究,对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1从认知层面解决学校发展的方向问题本课题研究重点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入手,进一步探索现代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科学的确定发展方向,在内涵发展总体模式的引导下,构建和完善学校发展模式、教师发展模式、学生发展模式。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在建立和完善三个模式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教育理念,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方向性和模式性的借鉴。坚持内涵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类的灵魂、提高人类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它不同于生产领域里投入、产出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因而更需要以内涵发展作为理论指导。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模式。理论上要解决的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含义,坚持内涵发展与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关系,实现内涵发展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等等。2从实践层面解决学校发展的动力问题管理是学校发展动力的核心。学校管理既涉及到教育教学,也涉及到后勤、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实现高水平的管理不仅需要继承前人积累的丰富经验,更重要是新形势下的创新。本课题研究将要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开展深入探索,既要在管理理论层面进行研究,也进行可操作性的模式研究,力争在研究中构建起符合现代办学理念,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各种管理模式并进行动态分析和创新完善,以此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