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泉州茶文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目录一、课题提出.4(一)调查背景.4(二)研究意义.4(三)研究方法.4二、中国茶文化.5(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6(二)中国茶文化的特征.101.历史悠久.112.内涵丰富.113.民族特色.124.地域差异.125.国际影响.12(三)中国茶文化的社会作用.13(四)中国茶文化与礼仪.13三、泉州茶文化现状.14(一)福建茶文化的概况.14(二)泉州茶文化概况.151.泉州茶文化的发展情况.152.泉州茶文化与台湾茶文化的联系与差异.153.近年来泉台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16(三)安溪茶文化发展现状.161.安溪铁观音概况.162.安溪当前茶文化发展情况.213.安溪发展茶文化与其他地区的优势分析.274.安溪当前茶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285.安溪茶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建议.29四、泉州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0(一)传承与发展泉州茶文化的意义.30(二)传承与发展泉州茶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301.社会参与度不高.312.企业重利润、轻文化.313.相关研究机构的作用效果不大.314.茶文化的传承缺乏规划.315.未能充分发挥历史与地缘优势.31(三)传承与发展泉州茶文化的主体及建议.32泉州茶文化现状调查研究以安溪铁观音为例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的冲击不断加强。闽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茶产业基地,泉州又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好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去思考的问题。泉州市作为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安溪茶更是名扬中外。从安溪茶文化入手,分析当前茶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对于进一步传承中华茶文化有巨大的作用。目前泉州市政府对茶文化的支持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曾将“安溪茶文化研究”列入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之一。2OO8 年 10 月 “全国农运会” 在泉州市举办举办之时 ,泉州市政府也借此机会大力开展各种茶文化活动 ,宣传茶文化。 中共泉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体 ( 扩大) 会议更是提出 “要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 ,扎实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泉州茶文化的研究指明了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字:茶文化 铁观音 传承 发展参考文献: 陈祖椝、朱自振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 农业出版社 1981年余悦 中国茶韵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年姚国坤、朱红缨、姚作为 饮茶习俗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元.王祯撰 缪启愉、缪桂龙译注 农书译注齐鲁出版社潘宝明 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0年庄坚毅 中国旅游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中国茶文化 外文出版社 2010年朱自振、沈冬梅、增勤 中国古代茶书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0年沈添土 做好QS认证工作,促进安溪茶产业健康发展载于中国茶叶加工2007年第一期何融融(泉州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弘扬茶文化精神,发展泉州茶产业安溪县委宣传部 安溪.打造中国大茶都 载于福建日报 一、课题提出(一)调查背景中国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闽南地区更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地,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盛产各类茶叶。闽南地区多名茶,其中以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最负盛名。以安溪铁观音为载体的“工夫茶艺”更是号称世界三大茶道之一,其茶艺之精,茶道之盛堪称华夏的千年瑰宝。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饮食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人们在享受咖啡的醇香与可乐的刺激时,似乎忽略了我们土生土长的佳饮茶。在日本与韩国大肆标榜各自的茶文化时,我们的茶文化却日渐趋冷。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如何在国际化潮流中保护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继承与弘扬中华茶文化传统,发挥茶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增进两岸传统文化交流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次研究所要讨论的重点。(二)研究意义泉州茶文化的保护对促进两岸同胞进一步的文化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泉州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对泉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容忽视的意义。(三)研究方法 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集体组织。二、中国茶文化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着中华民族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茶文化的表现及存在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有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则有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饮茶在中国古代本是老百姓们休闲,养神,怡情的活动,然而饮茶却远远超出了物质的需要,成为一种理想追求。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茶文化与“儒、释、道”三家的精神相融合,内涵丰富,影响巨大。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仅是为了鉴别茶的优劣,也有荡涤情思,神游物外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香茶,择雅静之处,细啜慢饮,则可怡情养性,使人顿觉神清气爽,只怕是“神仙临,亦不让茶”啊。中国茶文化倡导的“清和敬美,韵高致静”已成为中国茶人最高的精神追求。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雅志,已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茶”的精神渗透到了宫廷和社会,深入至中国的诗词、书法、绘画、宗教、医学等各个领域。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食用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一)、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关于茶字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史前期,“荼”是泛指各种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独立的“茶”字则是在发现了荼的药用价值及饮用价值之后才产生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效。然而,由药用汤剂发展为日常的饮料,还必须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