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反思师: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见过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新闻吗?说说人家是怎样接待他们的?生:见过,两边排着整齐队伍,还有一些女士们手捧鲜花。师:是的,他们出访别的国家,受到了人家的热情招待。你们说说,他们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好的招待?生:我们是客人,他们是主人,这是最基本礼仪。生:我们会给他们带很多好处,同时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很多的好处。师:是的,出国访问的目的是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那么,文中的晏子出使楚国也是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楚国是怎么对待他的?请打开课文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生看文本,待会有人举手。)生: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好显显楚国的威风。生:侮辱最能表现楚王的态度。师:想一想,“侮辱”是什么意思?生:“侮辱”就是对人恶意攻击。生:“侮辱”就是最牢对方的缺陷讽刺他人。师:没错,在上一课时里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的故事起因和结果,下面看一看故事最精彩的部分,看看晏子是怎样面对楚王的侮辱的。请看课文,看谁能找到楚王第一个回合是怎样侮辱晏子的。生:知道晏子个子矮小,在城门边上挖了个狗洞让晏子去钻。师:这表明了什么?生:楚王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只把他当作狗来看待。师:如果你就是晏子,你会有什么感受?生:我会很气愤。师:是呀,不管任何人受到了这样侮辱都有会受不了的,可晏子是怎么做的呢?生:晏子只看了看城门,就说,这是个狗洞,麻烦你们去问一问,如果他访问的是狗国,那他就钻从这个洞里钻进去。师:这表明了什么呢?生:晏子在访问出发前了就有了充分的准备,知道楚王对他的访问会为难的。生:他这一问,问得有水平,以退为进。既战胜了对方,又给对方留有余地。师:最后结果呢?生:楚王只好下令大开城门迎接。师:这一回,楚王输得心甘吗?生:不!只是无可奈何。师:从那个词中可以看出来?生:只好。师:我们读一读晏子第一个回击楚王的话,感受一下晏子的才智能。(生认真读文本)师:请看第二个回合,楚王又想出了什么坏主意来侮辱晏子。生:说齐国没有人。师:没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个子高大的身强力壮的人。师:从那个词可以看出?生:瞅了瞅,好像是很看不起的样子。师:没有身材高大身强力壮的意味什么?生:意味着国家的弱小。师:晏子是怎么回答的呢?(生找文本晏子说的话读)师:晏子的话告诉楚王生:他们国家的人多得很。师:这是什么写法?生:夸张。师:这是讲国家的,有讲晏子自己的吗?生:有,晏子说他的国家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他最不中用,就派到楚王这里来了。师:这一回,晏子用的又是什么策略?生:以退为进。师:最后相斗的结果是生:楚王又被打得大败。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生:只好陪着笑。师:这时楚王心里会说些什么?生:晏子,你真是太厉害了。不过,别得意的过早了,后面有你好看的。师:下面我们领略一下晏子的风采,男同学读晏子的对话,女同学读楚王的对话。(生读对话)师:看看第三个回合,楚王又使出什么高招,晏子又是怎么应对的。请看课文第五小节。 (生看文本)生:这一回,楚王更毒,竟侮辱齐国人是盗贼。师:这回真有点让人难以招架了。生:晏子举了个柑橘生于淮南又大又甜,生于淮北是又小又苦的枳。也许是水土不同罢了。师:这告诉我们什么?生:楚国的社会风气,齐国人到楚国后给他们带坏了。师:为什么要用上“也许”一词?生:这是给楚王留下个面子。生:这是为了两国的和好,不至于对方太没面子。师:这告诉我们晏子这个人怎么样?生:他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师:这一回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生:借物喻人。师:最后的结果是生:楚王打心底里佩服“本想取笑大夫,反被大夫取笑了”。生:楚王只好佩服他。师:这个“只好”与前面两个只好有什么不同?生:前面两个“只好”是不得己,这个只好是打心眼里佩服。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晏子的才能机智,注意,我们只读对话部分。(一起读文本)师:从整个故事中,我们结合黑板上的内容,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一个?生:随机应变,能言善辩。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关系?生:开头是故事的起因,中间是故事的经过,结尾是故事结果。(时间到,课毕。)附板书设计 11晏了使楚起因 楚王 侮辱 反击 晏子 结果 显 钻狗洞(只好) 狗国(问) 不 楚 没有人(只好) 下等国(笑 ) 得 国 盗贼(只好) 水土不同(也许) 不 威 尊 风 经过 重【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最精彩之处,在于把文本引领得恰如其份。这个份就是晏子斗争的策略,既要针锋相对,也要有礼有节。否则,他的出访就造成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变成一大败笔。于是,抓牢晏子反击时的三个词“问”、“笑”、“也许”,让楚王输得退而有步,真正的打心底佩服晏子,从而达两国携手共进的作用。另一个可取之处,就是板书的设计上将整个故事的脉络让人一目了然,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擒纲挈领的作用。把板书化作学生理解文本的助化剂,老师引领文本的指挥棒。有这个板书,学生无论如何理解,也不会游离文本的价值取向。从而起到有效调控课堂的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