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与布局-以武山县蔬菜产业为例摘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武山县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源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并且形成了三大蔬菜集中产区,使蔬菜产业成为武山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通过对武山县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关键词:武山县;蔬菜产业;现状;问题;措施引 言:发展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环境、特殊物种优势为基础,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地域生产特征和独特产品品质的市场化的高效农业。不仅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化经营,还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不可替代市场地位的销售额和区域专业化的产业群体以及为之服务的部门和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既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落脚点,也是富民强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经济贫困地区的武山县更应该利用县域特色跟县域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下面我们紧以蔬菜产业发展为例。一武山县概况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县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总人口44.28万人(2004年),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武山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以渭河、漳河为界可将全县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中部河谷川道区和南部剥蚀山地3种不同地貌类型区,年降水量48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9左右,无霜期130185天,大于10的有效积温1400-3400。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适宜种植的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药材、果树等。县域境内渭河及其支流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无污染源,适宜生产无公害蔬菜,被誉为中国的“西部蔬菜之乡”。二武山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一)特色农业涵义特色农业是人们充分利用一定区域内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和生产出品质优、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具有绿色或无公害特点的特殊农业类型。特色农业以 “特”、“优”、“名”、“精”、“新”等为基本特点,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赢利性。特色农业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生产的区域性特征。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突出和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性,区域性独特的气候、水土和物种等自然条件,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特色农业是市场化的竞争性农业,突出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地域性特色,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竞争手段。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性,也就决定了特色农业的区域性。2产品品质的优质性特征。产品优质性是特色农业生产区域性的结果,也是目标赢利性的条件。只有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或特殊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才能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这是特色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3产品产量的经济优势性特征。因为特色农产品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当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生产后,收益显著。特色农产品一般在其盛产区的收入中占有较大份额。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够兴业一地,富民一方。特色农业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特色农业存在的条件。区域性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条件,它是特色农业能否存在的先决条件。产品品质的优劣与否是特色农业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因素。特色农产品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能否实现其市场价值。产量是形成特色农业的充分条件。产品质量好,但产量低,则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将难以保持持久的竞争力,特色农业也就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特色农业一是要因地制宜,二是要优选品种,提高产品品质,三是要科学种植(或养殖),在不降低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产量。(二)武山县特色农业蔬菜产业发展现况1.蔬菜产业初具规模目前,武山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 600.0 hm2,总产量63.6万t,总产值4亿元,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1.6万亩,韭菜等9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级绿色品牌认证,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宣会命名为“中国韭菜之乡”;建成洋芋良繁基地5万亩,种植优质洋芋22万亩,蚕豆3.2万亩,中药材2.1万亩,全膜玉米5.02万亩,涉及全县15个乡镇200多个村,其中日光温室1.29万亩,塑料大棚6.11万亩,露地蔬菜6.5万亩,复种7.1万亩,产量达63.6万吨,总产值超过4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武山县在蔬菜种植中以渭河及其支流川道地区为主,坚持大陆菜和精细菜一起上、传统品种和新品种同发展、顺季栽培和反季栽培为互补、原菜销售与深加工相结合,规模发展,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截至2006年底,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13万亩,建成了以马力、鸳鸯、高楼、滩哥等10多个乡镇为中心的胡萝卜基地、洋葱基地、韭菜基地、蒜苗基地、菜瓜基地和油菜基地,蔬菜总产量3.66亿公斤,产值达2.04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成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2.蔬菜生产的模式本区拥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民间素有“一亩田,十亩园”之说,发展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武山县在无污染、水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渭河5条一级支流流域建立了6个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即洛门东旱坪示范园区、郭槐示范园区、四门三衙示范园区、滩歌黑池殿示范园区、马力北顺示范园区、城关坪原示范园区,形成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生产上,园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给周围的农户提供良种、菜苗、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在生产设施上,园区以连栋温室+第三代日光温室+组装移动大棚,农户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复种的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模式,达到了四季有鲜,周年供应。3.蔬菜生产的品牌认证2005年,全县日光温室面积达1.6万亩。与此同时胡萝卜、土豆、洋葱番茄、韭菜、番瓜、甘草、蒜苗、莴笋、9个品种先后获得国家A级绿色品牌认证,其中韭菜为全国目前唯一通过认证的绿色品牌,水萝卜、西瓜两个国家绿色品牌认证。由于滩歌镇黑池殿水质好,种植的西红柿无污染、品质纯、口感佳,被农业部认证为A级绿色品牌认证。后来又引进了微型番茄,如鹌鹑蛋一样小,呈椭圆形,鲜红可爱,真似玛瑙,塞樱桃,所以又叫樱桃番茄。这种樱桃番茄的营养成分比普通西红柿更高,既是蔬菜,又可当水果吃。 三、武山县蔬菜产业的布局1全县蔬菜生产可分为三大区域:一是广武坡以东的渭河川道区域及渭河两岸的浅山区,包括山丹乡、城关镇、洛门镇和咀头乡。蔬菜面积10.5万亩。主要反季节蔬菜,韭菜黄瓜、番茄、春萝卜、甘蓝、西甜瓜、莴笋和麦后复种地膜菜瓜、豆角,是全县蔬菜主产区。二是大南河流域的川道地区和浅山区,包括四门镇、洛门镇和温泉乡。蔬菜面积6万亩,主要是反季节蔬菜黄瓜、番茄、豆角、莴笋、洋葱、蒜苗和麦后复种地膜菜瓜、豆角等。三是榜沙河两岸的马力镇、高楼乡、鸳鸯镇和桦林乡的河谷川道地区。2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主要是洋葱、胡萝卜、番茄、西瓜等。山丹河流域的山丹乡、滩歌镇的川道地区,蔬菜面积1万亩,主要是反季节蔬菜,韭菜、番茄、芹菜和胡萝卜等。以马力镇、鸳鸯镇、高楼乡、温泉乡为中心建成4个133.3 hm2洋葱基地,使洋葱种植面积达到1 333.3 hm2;以洛门镇东旱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建立333.3 hm2茄果类精细蔬菜基地;以洛门镇新龙村、改口二村为中心建立2个66.7 hm2茄果类精细蔬菜基地;以武山县良种场、城关镇坪塬村、四门镇三衙村、马力镇北顺村、滩歌镇黑池殿村、高楼乡高楼村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心,建成6个33.3 hm2茄果类精细蔬菜基地,使以温棚为主的茄果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 333.3hm2,其中日光温室1 000.0 hm2,普通温棚4 333.3hm2;以洛门镇、咀头乡、城关镇、山丹乡、四门镇5乡(镇)为中心,在浅中山区建立5个66.7 hm2麦后复种地膜西葫芦种植基地,使麦后复种西葫芦面积达到2 666.7 hm2;以洛门镇、城关镇、山丹乡3乡 (镇)为中心建成3个333.3 hm2韭菜基地,使韭菜种植面积达到2 666.7 hm2。这样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可发展到30个以上,种植面积达10 000.0 hm2。其次,在建立蔬菜基地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建立稳定的原料种植基地,尽量种植适宜加工的品种。各企业要与生产基地签订购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以确保原料的供应。目前,武山县应全力打造“中国韭菜之乡”的品牌,争创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这将为推动武山县蔬菜产业化经营发挥积极的作用。3.依托蔬菜基地,进一步加强了洛门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兴建了马力、滩歌、四门、鸳鸯四个蔬菜专业市场,建成了洛门镇新龙村、滩歌镇黑池殿村、城关镇轻池村、山丹乡周庄村等100多个季节性微型蔬菜市场。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洛门、城关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马力、鸳鸯、滩歌、四门等农贸市场为依托,其它乡镇及村头、路口微型市场为基础的蔬菜流通体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蔬菜宣传促销,武山蔬菜信息与全国联网,蔬菜市场价格每天在央视7套、2套定时播出,同时在农民日报刊出。目前,全县各类蔬菜达到120个,有蔬菜经销摊点2100多个,各种蔬菜中介组织127个,从业人员1900多人,蔬菜产品远销全国24个省、市。四、武山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资金短缺武山县是农业为主的县,经济尚不发达属于全国贫困县所以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限资金难以保障。由于经费不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跟不上蔬菜生产发展的需要;高科技示范园贷款数大,负债多,无力改造设施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起不到试验示范的作用;农业经费的不足,使蔬菜产业信息系统建设和技术指导滞后,适应不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步伐。2.规模小、效益低武山县总耕地面积61.95万亩,其中山地53.93万亩,川水地7.29万亩,适宜发展蔬菜的土地面积有限。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量63.6万吨,与甘肃的靖远40多万亩,山东寿光的90多万亩相比,只有50%和23%,人均占有面积0.47亩,体现出规模不大,产量不高的局面。由于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蔬菜结构单一、品种老化退化严重、特优品种推广慢、地方性著名的优质优价的品种偏少、化肥农药用量超标、农家肥投入不足,蔬菜产值低,每千克的产值仅0.6元,而山东寿光蔬菜每千克的产值是1.09元,蔬菜种植效益低,菜农生产的积极性不高。3.市场建设短缺、管理不善武山蔬菜的销售主要依托洛门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和几个农贸市场,外商依托经纪人收购外调,缺乏当地大量收购外销的专业队伍和人才,缺乏产地批发市场,菜农占道交易影响交通的现象十分突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太少,在市场上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短斤少两的现象,市场环境不宽松,服务质量一般,对客商缺乏吸引力。4品种单一缺乏专业营销人员武山县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种植蔬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蔬菜种植面积较大,但是精品不多,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销售半径较小,市场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和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做大做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小,品种单一,老化退化严重,如津春3号黄瓜1993年试种成功后,作为主栽品种长达10多年,辣椒、番茄、西甜瓜、油桃、葡萄等名特优品种试验成功,但推广速度慢;栽培技术单一,无论日光温室、大棚、露地一直采用原始的栽培方式,像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无土栽培、滴灌、有机复混肥、有机农药等先进的生产措施推广使用率不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档次不高,大量的产品品质低,制约蔬菜生产效益的提高。5.品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