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语法范畴的形成对语序和附加语位置的影响-兼论“语用语义-语法语序”链提要 本文秉承“语用语义-语法语序”相互依存的理论观点,以英语语法范畴的演变为材料,简 要阐述了英语语法系统,特别是情态动词、do和have的助动词化对英语SVO语序的影响。这三类 语法范畴是受到主语表达主观性、强施事性和对事件控制的语用需要的驱动而发生语义演变和语法 化的,它们反过来固定了主语的位置,强化了 SVO语序。历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三种句法分区: 小句前区、助动区和事件内区对附加语的句法位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关键词语用语义语法语序 情态动词do have助动词化SVO语序附加语1.引言本文将从历时开展的角度探讨英语基本的语法范畴形成及其对SVO语序和附加语位置 的影响作用。首先需要明确,在现代英语中有哪些语法范畴,它们的句法位置怎样? Van Valin&Lapolla (20021997: 49)对世界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和句法位置的对应做了如图I所示的 勾画1sentence(LDP)clause(pres)(pres)core(pocs) (RDP)(ARG)xp xp xpNucleus(ARG)PREDxpxpNucleusxp xpAspectNegationDirectionalsDirectionalsCoreModalitynegationstatusClauseTenseEvidentialsIllocutionary force图1 Van Valin&LaPolla的句法层级图和语法范畴的位置该图显示,句法的三个层次上分别受到不同语法范畴的作用。从上往下看,体、否认和 趋向(directionals)作用于内核(nucleus)层面,趋向、情态和否认作用于核心(core)层 面,状态(status)时态、传信(evidentials)和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作用于小句层面。 需要明确的是,趋向范畴指的是语法中表示动作方向的范畴,比方汉语中表示方位的趋向补(a)否认副词:not, never(b)焦点副词: even, only, merely, almost, nearly, just, mainly, so(c)与时间相关的副词(附加语):时点类:now, once, on Friday, last year时段类:long, for a week, briefly, the whole day体类:still, already, soon, (n)ever, yet(d)量度副词(附加语)频率类:occasionally, twice, sometimes, always, five times惯常类:generally, usually, habitually添加类(additive): again(e)目的、原因、条件、让步等类:to win the game, if she goes, unless they object, out of love, thusErnest同时称这些附加语为功能(functional)附加语,它们作用于主谓之间的情态范畴, 或者在时间维度上对时态进行补充说明,如确定动作的发生的时点和持续的时段,或者对 have进行补充说明事件进展的状态,如持续、连续、开始、一直等体意义,量度类附加语 的作用域应该是含动作谓语在内的事件,目的类附加语对动词谓语语义的未尽之处进行补 充,原因、条件让步等附加语以从句的形式出现。由于英语的附加语受大块头原那么(heavy weight principle)所左右,其句法位置不一定紧邻语义相关的助动词,相对而言,有些附加 语位置比拟灵活,能在句首和句尾等位置游离,左右这些附加语位置的因素非常复杂, Emst(2002)有详尽的阐述,不赘。总之,上列附加语与助动词区域关系密切3.3 事件内区(internal-event zone)随着英语助动区的形成,有些附加语由于自身的语义特点被置放入事件内区。为了说明 事件内附加语的语义特点,Ernst (2002: 259)对同一附加语rudely分属主语指向的情况和 事件内的情况进行了比拟:(10) a. Rudely, she left.b. She left rudely.两例的语义分解式为:(11) a. e EL(e)&Agt(e,she)&RUDE(e,she)b. E9 EL(e)&Agt(e,she)&RUDE(e*,she)当rudely位于句首时为主语指向的副词,该句解读为“有一个离开的事件,该事件的 施事是she,在这个事件中她本人很不礼貌”(11a);当rudely位于句尾时,该句语义解读 为“有一个离开的事件,该事件的施事是she,在这个事件中她离开的动作很不礼貌”。Ernst 在事件e上面加了一个*符号表示特定事件。(11a)可理解为“她”在除了具体动作以外的 其他方面很不礼貌,比方离开的时机不对,不愿见某人,等等,是这个人不礼貌,而(Ub) 可理解为“她”离开的方式很不礼貌,比方摔门而出等情况。同一副词同时用作主语指向的副词和用作事件内副词的情况不胜枚举,当用作前者时 置于主语前后,用作后者时,置于动作动词后面。总之,历时形成的句法分区对附加语的位置产生了一定的“规划”作用,研究这个“规 划”过程,对于附加语句法位置的语义阐释是颇有深义的。4.结语本文秉承“语用-语义-语法-语序”链条的观点,从历时角度简要追溯了英语主要语法 范畴的形成以及对SVO基本语序和附加语位置的影响。文章认为,语用驱动是语义、语法 和语序变化的总根源。英语的历时变化中,产生了如下的“语用-语义-语法-语序”连锁变化:(a)主语逐渐趋近句首位置后,产生了主观性表达的语用需要,该需要导致一些与施事主语密切相关的实义动词通过语义的变化开展为情态动词,情态动词反过来约束了主语和 谓语的位置,SVO语序更加凸显;(b)随着主语的施动性增强,产生了表达强施动性的“代言人”,词源上表示“使役” 义的do通过语义变化开展为代动词,成为代动词后的do在主语前后“活动”,也在一定程 度是约束了主语的位置;(c)随着主语施动性的增强,产生了表达对事件控制的语用需要,词源上表示在空间 域拥有某具体物的have发生语义变化,成为时间域内表示对事件的“拥有”,进而变为现在 完成的标志,因为完成某动作即“拥有”某动作。have助动词化后,对英语的时体系统、 主动-被动表示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主语位置也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从而使SVO语 序更明显;(d)出于语序的固定和历时沉淀的原因,产生了三个句法分区:小句前区、助动区和 事件内区,不同的附加语受自身的语义约束,只能置放到相应的与自身的语义相吻合的区域, 这可从一定角度解释附加语的句法位置。我们认为,或许本文的新颖之处在于将语序纳入了语法化的研究范围,当然,语序也 可放到构式语法的范围中研究。总之,把语用、语义变化、语法范畴的演变和语序的变化综 合起来研究,或许能从更深广的角度解释语言的变化,探究语法的本质。附注:1本文引用时有改动,删除了一些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局部,更加突出句法层级和各种语法范畴的直接对 应关系。图中涉及的术语简要说明如下:该图把句法结构从大到小分成三个层级:句子(sentence)、核心(core)和内核(nucleus),句子层的左边是LDP,即左偏置位(left-detached position),内嵌小句(clause), 后边是右偏置位RDP (right detached position);小句层的左边是左中心位(Precore slot),中间是核心(core) 层,右边是右中心位(postcore slot);核心层包括左边的两个论元AGR (argument)和右边的内核(nucleus), 内核就是动词谓语中心。右下角表示不同的语法范畴对应不用的句法层,并在各自的句法层中发挥作用。 i古英语只有两种时态(Quirk, R. 1958),分别用不同的曲折语缀表示,will和sh只语法化为将来时助词是 中古英语和现代英语中发生的。i至于为什么情态动词后面的动词不同to标记,连Lightfoot(2010: 109)也成认这是一个难解之谜,他引用 Visser,认为to开始为表示方向义的介词,大约在16世纪后演变为不定式的标记。参考文献Bybee, J. et al. (1994)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Ersnt, T. (2002) Syntax of Adjun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Fischer, O. (2007) Morphosynatctic Chan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Heine, B.( 1993) Auxiliaries: Cognitive Forces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Heine, B. (1997) PossessionCognitive Sources, Forces, and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Heine, B. & Kutea, T. (2002) 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Hundt, M. (1996) The Passival and the Progressive Passive-A Case Study of Laying in the English Aspect andVoice Systems. Corpus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in 2gs(Lindquist, H & C. Mair. eds).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Isacenko, A. (1974) On Have and Be Languages: Typological Sketch. Slavic Forum (Flier. ed.). The Hagon:Mouton,43-77.Los, B. (2005) The Rise of to-Infinitiv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Jackendoff, R. S. (1983) Semantics and Cognit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Jachendoff, R.S. (1990) Semantic Structure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Langacker, R. (1998) Conceptualization, Symbolization, and Grammar. The New Psychology ofLanguage(Jomaseo, M. eds). Hillsdale, NJ: Erlbaum.Lightfoot, D.W. (2010l 979) Principles of Diachronic Syntax.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Locker, E. (1954) Etre et Avoir. Leur Express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