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 我爱这土地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新诗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意境及思想内容。 4、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二、简介诗人 三、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四、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1、诗歌的节奏。 2、朗读时语句的连贯性。 3、增、减字的朗读错误。 4、请学生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蔷薇 璀璨 讴歌 敦厚 姹紫嫣红 一泻千里 5、学生自行评价与打分中的激励性。 6、诗歌中美的熏陶与感受的情景导向。 五、在教师的带动下熟读诗歌,争取达到成诵。 1、抽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及朗读评价。 3、抽学生背诵课文。 六、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作者的介绍、诗歌的节奏及朗读的情感等导入课文。 二、学生齐读本诗,进一步熟悉诗的内容,并分析结构。 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爱。 第二节:运用设问,直抒胸臆。 三、学生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分析诗的形象。 问题情景设计如下: 1、诗歌往往运用象征等写作手法来描绘其塑造的形象,诗的形象又寄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阅读诗歌,要善于发现问题。谁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具有代表意义,谁对诗歌的理解就越深刻。 2、可能出现的问题: (1)鸟是怎样歌唱的?它歌唱的内容是什么? (2)土地为什么被暴风雨所打击?河流为什么悲愤?风被什么激怒? (3)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又代表什么? (4)诗人为什么写“我死了。”? (5)诗的第一节有什么特点? (6)诗的第一节的破折号起何作用?能否去掉? (7)诗的第二节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四、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落在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上。教师以服务者身份参加,对学生鼓励的方式要富有变化性。 教师明确: 1、诗中的象征意义:土地是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与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2、诗的第一节以鸟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为第二节作渲染铺垫;第二节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念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五、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每小组选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传诵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六、请学生谈本诗的特点 教师明确:1、诗歌的意象及其内涵。 2、抒情方式的巧妙。(把“我”虚拟成一只鸟)。 3、富有弹性的语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