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历 知识 才能 贡献杨继绳近来,人们对学历、知识、知识、才能、贡献谈论得比较多,认识上也不大一致。为了抛砖引玉,这里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学历和知识学历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说来,一个人的学历高低,可以大体反映他知识的多寡;但是,学历并不等于知识;不能绝对地说,学历高的人知识一定就多。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实践是知识的源泉。但是,人们不可能事事靠自己的实践去取得知识。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前人和别人的实践间接而来的。书本记载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积累的大量知识,师承可以直接传授经验。因此,读书和师承是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校学习和业余自修都可以得到师承,都可以读书,两条路都是通向知识宝库的通途。学校是取得知识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有计划地、系统地培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因此,要重视知识,必须重视教育。有些国家把教育看成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把教育投资看成生产投资,正是基于这一点。学历是教育在受教者身上的标记。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重视学历就是重视教育,也就是重视知识。“四人帮”就是企图通过否定学历来否定教育、否定知识的。目前,这方面的流毒还远远没有肃清,还有为学历大声疾呼的必要。但是,学历毕竟不等于知识。如果主观不努力,上学时间再长,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具有同等学历的人,知识水平的差别可以很大。相反,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即使没有什么学历,也可以通过自学求得知识。我们可既以找到徒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的庸人,也可以找到没有学历而自学成才的巨匠。我们要尊重那些既有学历又有知识的人,我们更要尊重那些没有学历却有知识的人,因此后者为求得知识付出的代价更大。学历应当得到重视,但是不能把它绝对化。如果把学历看得高于一切,只看学历不看知识,就会鼓励人只求学历不求知识。两个极端是互相贯通的:否认学历会导致轻视知识,走向愚昧;把学历绝对化,同时也会导致视视知识,走向愚昧。知识和才能知识不等于才能。有才能的人是有知识的,但是,有知识的人不一定都有才能。知识是才能的基础,才能是知识的活化和延伸。知识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才能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本领。如果说文凭相对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多寡,那么,文凭绝对不能反映一个人才能的高低。才能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要有所创造,除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之外,还必须具备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他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有胆有识。契呵夫说:“你知道天才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勇敢、自由的头脑,广阔的气魄。”如果一个人记住了很多知识,却缺乏上述的能力和素质,他只不过是一部“活字典”,一架“活书橱”,仅仅供人查阅而已。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句名言:“人们的知识在不断的充实着,而人们的智慧却徘徊不前。”今天的一个高中毕业生学过的书本知识已经超过了达芬奇、牛顿当时所学过的知识,而才能却有天壤之别。这里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知识的能力。知识是建立创见的基础。不过,有时一个人的知识多了反而创见少了。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才会有勇气。但是,有时一个人知识多了创新的勇气反而小了。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知识渊博的人,终生没有什么发明创造,知识比他少的人,却没能爆发出巨大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经发问:“为什么有些重要的科学思想往往是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的人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以培根的一句话来回答:“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他指的就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知识的书外能力。由此可见,我们讲知识的价值,主要是讲知识在运用于实际以后的价值;我们讲知识就是力量,主要也是讲活的知识的力量。我们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才能。才能和贡献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必定有才能。但是,才能卓越的人不一定能作出贡献。才能不等于贡献。把才能转化为贡献,客观上必须具备施展才能的条件,主观上必须会自用其才。时代呼唤着人才;时代的需要,正是施展才能的重要客观条件。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业绩的条件是优越的,因为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但是,长期形成的对知识分子“左”的偏见和不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违背时代的需要,限制才能的施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识分子施展才能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是,要使党的政策的阳光完全驱散各个角落窒息才能的阴霾,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最近报纸上报道的江永絮、朱毓芬事件说明,要真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还必须作不懈的努力。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有同等才能的人,在贡献上常常有很多的差别。有的人在逆境中可以作出非凡的贡献,而条件十分优越的人反而做不到。“仲尼厄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财易”,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别林斯基说过:“不幸是最好的大学。”这说明,一个有才能的人能否作出贡献,除了客观条件之外,更重要的取决于主观因素。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是否有献身于事业的志气。那些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那些沽名钓誉的人,才能再高,也不会对社会作出很大的贡献。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毅力。胸怀大志的人不会在艰难险阻面前畏缩,不会在胜利的喜悦中陶醉。他总是在命运的风暴中搏击,不管在什么条件下,他的才能都会得到最大的施展。有才能的人的致命弱点莫过于自恃其才而忘乎所以。自恃其才是对才能的自我扼杀。人人都生活在组织之中。组织这部复杂的机器,可以放大个人的才能,也可以限制甚至扼杀个人的才能,要做到前者而防止后者,对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来说,需要知人善任;对这个组织中的个人来说,应当善于自处、并善于与别人合作。自恃其才的人通常和组织、和群众很难相处,他的才能也就受到了限制。才能是赏心悦目的花,贡献是造福于人之果。只有果实,对社会才有实际意义。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向社会贡献了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和付给他的报酬,应该以他对社会贡献大小为依据。当然,为了鼓励人们增长才干、追求知识,在给予报酬时,也需要适当考虑潜在的贡献(才能)和潜在的才能(知识),如果过分急于近功,就会失之眼光短浅了。(天津日报1983年5月21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