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比较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比 较中 西 方 文 化浅谈中西方婚礼的差异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婚俗是文化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婚俗,可以使人们从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对古今中外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及差异有所了解。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关键字: 婚礼文化 婚俗分析 文化差异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从古至今,婚姻对于任何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婚礼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是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婚礼文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当然,随着祝福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婚俗,人们愿意将每一种仪式都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气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些婚礼中的仪式和习俗在时间的累积中也渐渐有了差异,虽然随着经济和交流的全球化,许多的中西方的婚俗进行了混合,但是中西方的婚俗始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一、西方婚礼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古时婚礼时有旧、新、借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可以见得西方的婚礼习俗也很复杂,但无论是怎样的繁琐,其中蕴含的亲朋好友的美好的祝福是不会变的,所有的人都希望一对对新人能够相互依靠、白头偕老。西方婚礼仪式过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好和经济状况来决定,因为在美国经常是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婚宴帐。酒宴上新郎新娘会在宴席开始时跳第一支舞,之后酒宴开始。对西方人来说,婚礼最重要的程序是牧师主持的贺词,男女双方的承诺及交换戒指,而不是婚车迎送和大摆酒席,婚宴用的是自助餐的形式,因此可以用很少的钱就可以办的很丰盛,同事来宾根据自己的需要,吃多少取多少,不会造成浪费。二、东方婚礼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传统的婚宴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对于新郎的父母更是要宴请其所有朋友。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分别向每个酒桌的贵宾敬酒。新郎新娘的父母也要向宾客敬酒,对宾客到场表示感谢和欢迎。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所谓“中国红”,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 般都穿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祝愿着希望新婚的夫妇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在传统婚礼中,女子还要穿凤冠霞披,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在中国人的心中龙凤是神圣而美好的,也是最好的婚配,所以古代女子的服饰上会绣凤,而在被褥上也会有龙凤绣。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门两边要贴红色的对联,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是指纳采(今称提亲)、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龙凤被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三、中西方婚礼差异分析中西方婚礼无论是在举行地点、服饰色调还是婚礼婚俗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的是仪式气氛,更为强调热闹、喜庆,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办喜事要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知道,要让所有关心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人都快乐。而西方人则是更加重视婚礼的感觉,他们的仪式更为庄重、严肃。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一)地理环境不同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最先从内陆的黄河流域产生选择了农业文明,因此中国人特别重视“天地人和谐”,形成了“天为上”的传统观念。因此中国“祭祖”、“拜天地”等婚礼仪式上的繁杂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的庄重和对“上天”的尊重;在婚礼服饰中,中国人也选择红色这个预示”吉祥、喜庆“的颜色以求得上天的庇佑;且“天作之合”、“五百年前结成姻”等一些婚姻观也是归于中国传统婚姻观归本于天的思想。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土地资源非常贫乏,陆路交通困难,因为航海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方人更相信上帝,相信世界是“天外有天”,而形成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因而西方婚礼仪式必须要有上帝的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此外西方婚礼大多都在教堂举行,而婚礼服饰也选择象征纯洁神圣的白色;而也因其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西方人追求自由恋爱的婚姻观。(二)历史积淀不同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漫长的封建统治对中国人内在性格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切都讲“礼治”尤其在大事上,更是礼节繁琐,由这种“框架式”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性格中渐渐多了内省保守,谨慎顺从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婚礼婚俗仪式的繁杂、仪式意义的多样,虽然现今中国人的婚礼不再像过去那样讲究,但是基本的“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虽名字、说法有些变化,但是在中国人婚礼中还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西方人虽然历史积淀不如中国深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的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不受礼节规定的影响,更加注重本心的想法,随心而动,更为讲究感觉。所以在婚礼中他们的礼节显然不如中国的复杂,而婚礼中新人是焦点,大家都注视他们,一切活动有讲究一对新人之间的新婚感觉,例如亲吻。(三)宗教信仰不同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但更多人相信无神论,在中国人的心中祭神是一种仪式,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内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但是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在举行婚礼时也都按照自己信仰的教派的仪式来操办,他们坚信上帝,所以婚礼要让上帝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要有结婚的誓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婚礼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重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婚礼婚俗的差异。在当今这个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时代,各种意义的表达早已超过了语言的界限。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婚礼文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中式婚礼的西方化,西方婚礼的中式化,都在说明婚礼的形式在变迁,是婚礼文化的丰富。随着世界越来越趋同,中西方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中西方保持各自的文化特点,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全然不同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参考文献【1】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2006.11.1【2】郁龙于中西文化异同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3】绍先崇.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6.【4】潘晓梅. 婚俗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席晓.浅谈中西婚礼文化异同 J.教科文汇,2008,(23)【6】陈永宁,浅谈中西方婚礼差异J.魅力中国 2010年14期【7】李衡眉.试论婚礼形成的时间和原因J.云南社会科学1990(1).【8】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学术界,1999(6)【9】廉庄妍.宗教信仰中西文化差别的根源J.科教文汇2009(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