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侯论教案主备人:吴之平 审核人:殷明教学目标:1.理解“王”、“惊”、“怒”“见”、“所以”、“挟持”、“可爱”、“志气”等文言词汇的意义。2.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3.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理思路。4. 体会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教学重点:1.理解“王”、“惊”、“怒”“见”、“所以”、“挟持”、“可爱”、“志气”等文言词汇的意义。2.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3.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理思路。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及其独到新颖之处。 2.分析文章以“忍”字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的说理思路。教学时数:2课时第二课时一、 示标导入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百家讲坛,认为商纣王是一位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两千多年被冠以“暴君”称号,是一起最悠久的“冤案”,引起了学术文化界和读者们的广泛争议。无独有偶,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部)新书中,认为“焚书坑儒”的表述并不准确,“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活埋的是术士而非儒生,坑儒之说是在历史中不断演变成的”,由于古代典籍传播的口耳相传特征,以及秦朝的短命,焚书对典籍造成的影响也被放大了,希望历史教科书修改此项内容,还秦始皇一个公正的评价诸如对史事怀疑和推翻前论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史论或翻案文学。其实,千年之前,宋人就喜好翻空出奇,爱做这类“翻案文章”,他们大都不囿于成见,每每别具只眼,让人耳目一新。二、 讨论设疑1. 苏轼创造性提出张良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能忍”的过人之节。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的?明确 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然后作者先说老人以“忍”教张良,再借郑伯和勾践的“能忍”加以衬托,又以刘邦受张良指教“能忍”而胜再次论证,如此反复申论,说明 “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大业的关键所在。这叫“一字立骨”。 2. 张良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才能,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评论这个人物。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的独到见解? 明确:1.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见解指出黄石公并非“鬼怪”,而是人,是“秦之世有隐君子者”,从人事上对“受书圯上”加以合乎情理的解释,从而否定了司马迁的“神怪论”。 2.其意不在书”“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见解司马迁及其后的众多学者,大多认为黄石公意在授书,即传授太公兵法,张良熟读兵法,才能“运筹帷幄”,佐高祖以平定天下;苏轼否定了这种看法,认为老人目的是使张良能“忍”。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见解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一般都认为张良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辅佐刘邦得天下。实则是张良教会了刘邦“忍”。三、 展示成果(一)研习“对比衬托”的手法 1文章评述了留侯的三段经历:寻人刺秦、圯上受书、辅汉建功。这三件事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明确:这三件事紧紧围绕“忍”字,分别是不忍、能忍、用忍。它们分别是从反面、正面、正面来论证“忍”的,通过对比,观点更加鲜明而有说服力。 2文章在论证上,大量地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知识链接:对比,是互相比较,通过比较,各自的特点就会显得更鲜明。衬托,是在比喻的基础上,一方衬托另一方,效果是使被衬托一方的特征更加凸出。一般来说,衬托的一方是陪衬,是次要的,被衬托的一方是主要的。一般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同类的事物从正面陪衬,是正衬;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从反面陪衬,是反衬。3本文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手法?明确:论大勇的能忍与小勇的不能忍,是对比,而且带有“反衬”的性质。 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句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正衬“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 引楚汉相争:项羽,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刘邦,能忍,“养其全锋,以待其弊”。以项籍之不能忍,衬高祖之能忍,这是反衬。 以子房状貌乃如妇人女子,反衬子房能忍,以及志气非凡,表明不能以貌取人,是反衬。(二)形象的比喻,会使论说生动浅出。本文是否也有这样的例子呢? 明确:1“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连一根发丝都不能相容,比喻境况十分危险和紧急。2“千金之子,不能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用“千金之子”不能死在盗贼手里,来比喻子房不能忿而走险以轻死,应当能“忍”。四、师生点评五、学习检测张良 宋王安石 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相韩韩入秦。 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脱身下邳世不知,举国大索何能为? 素书一卷天与之,谷城黄石非吾师。 固陵解鞍聊出口,捕取项羽如婴儿。 从来四皓招不得,为我立弃商山芝。 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绛灌疑。王安石的这首翻案之作,以叙述的笔调,概括了张良一生的重大经历,只在最后两句略加议论“洛阳贾谊才能薄,扰扰空令降灌疑”,指出张良被重视而贾谊受冷落的原因是贾谊“才能薄”,见解独特。教学反思: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