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共 10页)姓名:陈加定学号:SF11050062011/12/23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与 I M T 、 I M S 的 关系, I M S 和 C I M S, 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系统的特征及框架结 构, 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 IMC, 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 成果及存在问题。关键词: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术,IMS, IMC, IMT。一、 智能制造技术提出的背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 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而言, 大 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70年代以后则是CNC机床 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80 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与此同 时, 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 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发展, 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 : 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 , 二是借助计算机 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 年代以来, 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不 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 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 能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 , 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 和方法, 利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 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 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 这便是智能制造技 术 (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MT) 与智能制造系统 ( Intelligent M anufacturing System,IMS)。90 年代以后, 世界各国竞相大力发展 I M T 和 I M S 的深层次原因有: (1)集成化离不开智能;(2)机器智能化比较灵活;(3)智能化的经济效益较高; (4)白领化使得有丰富经验的机械工人和技术人员日益缺少,产品制造技术越 来越复杂, 促使使用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技术来解决现代化的加工问题; (5) 工厂生产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生产管理和生产自动化。总之,以计算机信息 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为传统的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先进制造 技术概念。近年来由发达国家倡导的面向21 世纪的“智能制造系统”、“信息 高速公路”等国际研究计划,无疑是该背景下的产物,也是国际间进行高科技 研究开发的具体表现和积极占领 21 世纪高科技制高点的象征。二.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智能制造技术在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定义。目前比较通行的一种定义是, 智 能制造技术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 , 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 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活动。因此, 智能制造的研究开发对象 是整个机械制造企业 , 其主要研究开发目标有二 : 整个制造工作的全面智 能化, 它在实际制造系统中首次提出了以机器智能取代人的部脑力劳动作为 主要目标 , 强调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大范围的自组织能力 ; 信息和制造 智能的集成与共享, 强调智能型的集成自动化。目前, I M T 和 I M S 的研究 方向已从最初的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AIM )发展到今天的I M S,研 究课题涉及的范围由最初仅一个企业内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 造加工、过程控制、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技术型环节的自动化,发展到今天 的面向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制造智能处理 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多级竞争式 控制网络、 全球通讯与操作网等。由日本提出 IMS 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对 IMS 的解释可以看出, IMS 的研究包 括智能活动、智能机器以及两者的有机融合技术,其中智能活动是问题的核心。 在 I M S 研究的众多基础技术中, 制造智能处理技术是最为关键和迫切需要 研究的问题之一 , 因为它负责各环节的制造智能的集成和生成智能机器的智 能活动。国际IMS计划的基本观点如下:I M S是21世纪的制造系统,必须开发 与之相适应的制造技术 ; 应对这些技术进行组织化和系统化 ; 加强技术 的标准化; 考虑人的因素; 保护环境。 该计划由已有生产技术的体系化 和标准化、 21 世纪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两大部分构成。1992 年 4 月在日本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技术委员会, 确定了 4 个主题: 技术课题;选择原则;评价程序;执行准则。由国际I M S中心成员提 出的首批10项研究课题:企业集成;全球制造;系统单元技术;清 洁制造技术 ; 人与组织研究 ; 先进的材料加工技术 ; 全球并行工程 (评 估和实施) ; 自主模块的系统设备与分布控制; 快速产品开发; b k 知识系 统化(设计与制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 SF)已连续数年重点资助了与智能 制造有关的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覆盖了智能制造的绝大部分技术领域, 包括制 造过程中的智能决策、基于多施主(multi-agent )的智能协作求解、智能并行设 计、物流传输的智能自动化、智能加工系统和智能机器等。日本提出的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合作计划 , 以高新计算机为后盾、深受其 “真空世界”计算机研究计划的影响。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强调部分代替 人的智能活动 , 实现部分人的技能 ; 使用智能计算机技术来集成设计制造 过程, 使之一体化 , 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制造 , 以多媒体的人机接口技 术、虚拟现实技术, 实现职业教育; 强调全球制造网络的生产制造技术, 通 过卫星、Internet和数字电话网络实现全球制造;强调智能化与自律化的智 能加工系统以及智能化CNC、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重视分布式人工智能技 术的应用, 强调自律协作代替集中递阶控制。IMT与IMS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提 高国家制造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速度 , 以及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民 的生活水准, 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其研究目标是要实现将市场适应性、经济性、 人的重要性、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开放性和兼容能力等融合在一起的 生产系统:使整个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并具有自组织能力;IMS是一个 集成许多工厂和多种机器设备的混合系统; 具备满足各种社会需求的柔性; 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易于操作; 总效率高; 能避免重复投资等。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为了用技术系统来突破人的自然智力的局限性,达到对 人脑的部分代替、延伸和加强的目的,使那些单靠人的天然智能无法进行或带 有危险性的工作得以完成,从而使人类的智慧能集中到那些更富于创造性的工 作中去。人是制造智能的重要来源,在制造业走向智能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 用。目前在整体智能水平上,与人工系统相比,人的智力仍然是遥遥领先的。 人工智能模拟的蓝本主要是人类的智能,但人类的智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而这种变化又是无止境的,只有人与机器有机高度结合,才能实现制造过程的 真正智能化。智能制造被称为新世纪的制造技术,目前之所以还不能实现,是 由于要受到目前科学技术、人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智能与思维智能, 就是在各种环境和目的的条件下正确制定决策和实现目的的能力。在这里,给 定的环境和目的是问题的约束条件,制定正确的决策是智能的中心环节,而有 效地实现目的,则是智能的评判准则。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讲,智能可以看成是 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整个智能活动中最 复杂、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指处理和再生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处理的过程是 十分复杂和多样化的,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 3 种基本的类型,即:经验思维、 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工艺设计过程中,这三种类型的思维都存在,在不 同层次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总之,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 自动化技术、 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 学科互相渗透、 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其具体表现:智能设计、 智能加工、机器人操作、智能控制、智能工艺规划、智能调度与管理、智能装 配、智能测量与诊断等。它强调通过“智能设备” 和“自治控制”来构造新 一代的智能制造系统模式。智能制造系统具有自律能力、自组织能力、自学习 与自我优化能力、自修复能力,因而适应性极强,而且由于采用VR技术,人 机界面更加友好。因此,I M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降低成本,提高制造业市场应变能力、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准,具有重 要意义。智能制造是制造系统柔性自动化和集成自动化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未来智能制造将向智能集成的方向发展,未来智能制造的研究将着重 于智能传感与检测(如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三、人工智能与 I M T、I M S 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开始就未能摆脱制造机器生物的思想,即“机器智能 化”。这种以“自主”系统为目标的研究路线, 严重地阻碍了人工智能研究的 进展。许多学者已意识到这一点,Feigenbaum、Newell、钱学森从计算机角度 出发, 提出了人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智能系统概念。目前国外对多媒体及虚拟技 术研究进行大量投资, 以及日本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研制计划的搁浅等事例, 就 是智能系统研究目标有所改变的明证。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涉及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规 划、过程控制、质量管理、材料处理、设备维护等诸方面。结果是开发出了种 类繁多的面向特定领域的独立的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或智能辅助系统, 形成一系列的“智能化孤岛”。随着研究与应用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未 来的制造自动化应是高度集成化与智能化的人机系统的有机融合,制造自动 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要依赖于整个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如何提高这些“孤 岛” 的应用范围和在实际制造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 在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 , 一种通过集成制造自动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 计 算机等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制造工程 I M T 和新代制造系统 I M S 便脱颖而出。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与 I M T 和 I M S 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 I M S 和 I M T 首次以部分取代制造中人的脑力劳动为研究目标, 而不再仅起 “辅助和支持” 作用, 在一定范围还需要能独立地适应周围环境, 开展工作。四、I M S 和 C I M SC I M S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C I M S的发展遇到了不可 逾越的障碍, 可能是刚开始时就对 C I M S 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也可能是 C I M S 本身就存在某种与生俱来的缺陷, 今天的 C I M S 在国际上已不像几年 前那样受到极大的关注与广泛地研究。从 C I M S 的发展来看, 众多研究者把 重点放在计算机集成上, 从科学技术的现状看, 要完成这样一个集成系统是很 困难的。C I M S 作为一种连接生产线中的单个自动化子系统的策略, 是一种提高 制造效率的技术。它的技术基础具有集中式结构的递阶信息网络。 尽管在这 个递阶体系中有多个执行层次,但主要控制设施仍然是中心计算机。C I M S 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用于异种环境必须互连时的复杂性。 在 C I M S 概念 下, 手工操作要与高度自动化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