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EPC商业项目测量工程施工方案3.1.1 测量工程简介本工程地下3层、地上23层,基础筏板底标高-17.50m,基底面积约8164。建筑出0.000后为单体塔楼,标准层单层建筑面积约为2700,建筑长度67.9m,宽度44.8m。总建筑高度99.15m,地下室层高分别为5.70、4.80、4.80m,地上一层和四层层高为5.40m,其余楼层层高4.2m。工程测量工作分为施工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变形量监控三个方面,其中施工测量包括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和高程的竖向引测。3.1.2 测量工程施工组织及流程1 人员配备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安排专职测量技术负责人1名,持证上岗并从事测量工作3年以上,负责测量工作的安排、仪器的管理、测量质量的管理、测量工作进度的控制及测量工作的指导及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另派测量工2名,要求从事测量工作2年以上,服从负责人的安排,执行测量放线操作。2 测量仪器配置本工程测量仪器配置见第第六章6.3节。3 施工测量流程测量流程见图3.1-1。图3.1-1 施工测量流程图3.1.3 测量工程施工方法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平面测量采用平面控制法,建立平面控制网,利用控制网进行细部放线。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分为两个等级,其布设形式与作用见表3.1-1。表3.1-1 各级控制网布设形式及用途控制网分级布网形式作用一级控制网基坑周边分布建筑整体定位与二级控制网测设二级控制网控制线网定位轴线网(1) 一级控制网以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为基准,建立一级控制网。平面一级控制网沿基坑四角向基坑内视野通透的位置布设。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保证一级控制网点位的稳定可靠。一级控制网布设见图3.1-2。图3.1-2 一级控制网点位布置图(2) 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直接选用纵向、横向各三条建筑轴线形成,采用平面坐标法从一级控制网点直接引测,并将轴线延伸到结构以外的位置,控制网布置见图3.1-3。轴线控制桩外砌筑500mm500mm砖模,内灌混凝土保护,周围用钢管做防护,埋设及防护方法见图3.1-4。图3.1-3地下部分二级控制网布置图3.1-4 外控网点的埋设与防护2 平面测量方法(1) 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每层结构施工时,用经纬仪将基坑两侧的轴线做直线投放,把二级控制网格线弹到垫层表面或结构板面,再用尺量法进行轴线测放与细部放线。(2) 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把有光学成像物镜与CCD光点传感器的激光接收靶由导线引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偏移方向的偏移值移动激光接收靶。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确定控制点的点为并加以保护。轴线控制点传递示意见图3.1-5,内控网布置见图3.1-63.1-8。图3.1-5 轴线控制点传递示意图图3.1-6 地上部分内控网布置图图3.1-7 内控点首层的预埋安置图3.1-8 内控点的防护3 建筑物标高引测(1) 地下部分地下结构施工开始后,施工标高点的测设是以引测到基坑内的标高基准点为依据,测量的过程中采用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以消除或减小仪器及其他误差对施工的影响。施工标高点测设在柱上,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2) 地上部分首先在首层建立H+0.500m的标高基准线设置于柱立面,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各层的施工高程采用50m的钢尺从测量基准点直接丈量,当丈量高度超过50m时,分别在1层、10层、20层设立第一、二、三高程基准点,采用换尺点作为高程测量基准点的方法传递,两测量基准点(换尺点)之间的距离为结合楼层面标高,小于50m的整尺数。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标高引测见图3.1-9所示。3.1.4 建筑物沉降观测1 高程基准点布设本工程设置两个高程基准点,由测量技术负责人现场确定并做好记录与影像资料。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测量(1) 观测点布设本工程沉降观测点按照图纸要求分布,主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如图3.1-10所示。沉降观测点用专用预埋件放入预留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牢固,并做好标签标识,如图3.1-11所示。图3.1-10 沉降观测点分布图图3.1-11 沉降观测点埋设照片(2) 基准点高程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电子水准仪从测绘院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高程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3 观测周期观测周期见表3.1-2。表3.1-2 沉降观测周期表序号阶段观测时间1初始取值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2荷载变化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3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4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4 沉降资料的提交(1)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提供首次沉降观测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2) 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3) 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3.1.5 基坑变形量监控1 基坑监测内容基坑监测内容见表3.1-3。表3.1-3 基坑监测监测内容序号监测项目位置和检测对象测斜仪器量测频率变形控制值测点布置1围护结构深部变形围护结构内测斜管开挖及回筑过程中一天两次30-40mm沿基坑开挖轴线50m一个2土体深部变形围护结构周边土体测斜管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5天一次30-40mm每边不少于三个3地面沉降基坑主要影响范围土体水准仪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周两次25mm沿基坑开挖边线15m一个4周边建筑物沉降围护结构上部水准仪两天一次15mm沿建筑物角点布置5桩顶水平位移围护结构上部全站仪水准仪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30mm沿基坑开挖边线20m一个,每边不少于三个6围护结构周边管线沿管线轴向水准仪两天一次直至管线恢复为止根据管线部门要求设定据管线部门要求设定备注:设置桩身深部位监测点的部位同时进行桩身应力监测,该点上同时设置一组锚索应力监测,锚索应力监测数量同该级锚索层数。2 点位布置(1) 水平位移监测点及土体测斜孔见图3.1-12。图3.1-12 水平位移监测点及土体测斜孔1) 水平位移监测点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于支护桩冠梁顶部,沿基坑开挖边线20m一个,共布置20个监测点。2) 测斜管安装测斜管时,测斜管底部要装上盖子,注满清水,随时检查其内部的一对导槽,使其始终分别与坑壁走向垂直或平行,避免测斜管发生扭转。测斜管下入到预定深度,检查导槽是否畅通无阻,滚轮是否有滑出导槽的现象。测量测斜管管口坐标及高程,做出醒目标志,以利保护管口。现场测量前务必按孔位布置图编制完整的钻孔列表,以与测量结果对应。(2) 沉降观测点:地面沉降观测点沿基坑开挖边线15m一个,观测方法与楼体沉降观测方法相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