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来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更进一步了解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为后面学习生物圈中的植物、人、动物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对四份资料进行分析来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然后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得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个结论;最后还安排了一个技能训练,以提高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材同时还安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道题、第二道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第三道题是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个知识点的应用。 本节的知识点有两个: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能够选取多方面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形成初步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难点: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道具:长颈鹿和短颈长颈鹿、树的模型。2、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影像资料。3、干湿计若干。 学生要做的课前准备是:1、思考问题为什么大家看到的长颈鹿总是长颈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得出答案。2、自编小品长颈鹿的由来。说明:学生根据查找到的资料设计小品,由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长颈、短颈的长颈鹿,一位同学进行解说。 二、 说策略 我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我教的策略是: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 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三、说程序 本节分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安排分成四个模块,第二课时分为二个模块。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是:(1)小品表演,激活思维;(2)抢答比赛,解决问题;(3)技能训练,掌握方法;(4)全员参与,制订计划。观察记录,实施计划这个模块放在课外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是:(1)交流总结,得出结论;(2)拓展迁移,探究创新。 在第一课时的第一模块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观看由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长颈鹿的由来。创设这样的情景目的是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长颈鹿是适应环境的,其它动物是否也是这样的呢?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在第二模块中,对于四份资料的分析讨论,我一改以前全班交流的固有模式,变为举行抢答比赛。让学生首先观察书本上的四个图片资料,结合问题提纲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五分钟之后进行抢答比赛,评出优胜小组。这样做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兴趣,集中注意力,有效地提高课堂参与率和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生活动形式蕴含着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这种主动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第三模块中,我分以下几步进行:1、我先进行技能的训练:展示两幅图片:沙漠地带,满眼黄沙,只有零星的几根小草;热带雨林,树木葱郁。然后,请学生说出看了这两幅图后最强烈的感受。最后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感受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2、问题提出后,你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呢?复习得出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心理和方法两个角度为接下来进行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教材上的技能训练用的材料是猫和兔子,让学生根据两者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来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与本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从内容上来看没有联系,因此我改成与探究内容直接相关的以上材料进行训练。教材上的探究活动是直接用思考题(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茂密的灌木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这三处湿度的感受差异体会不深。我改用学生感受较深的材料:从在沙漠与热带雨林这两种植物数量差异明显的环境下气候的差异,而联想到空气湿度的差异,进而过渡到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寻找类似环境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四模块,我分以下几步进行:1、根据我们校园内植物分布的实际情况,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2、出示书本上的前四道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集体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法性问题进行探讨。3、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成员组成探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记录表格。4、小组讨论、确定处理数据的方法。5、出示干湿计,让学生熟悉干湿计的使用方法。6、小组设计探究计划。 我认为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是触发思维活动的催化剂,因此,在探究方案设计的导入部分,我设计为从学生有深厚情感的校园植物出发。整个过程利用教材内容,体现探究活动的规律,突出数据的处理这个重点。 课后,我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按照小组制定的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计划,认真观察,记录数据。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体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第二课时的第一模块中,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个探究小组的小组长是一组,集中交流每组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式;其它成员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推选发言人,讨论形成交流内容。然后,第一大组推选代表发布交流结果,已解决的说明解决的方式,未解决的以及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则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分析解决。最后每一探究小组代表发布自己小组测量的数据,得出结论。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学生的探究表达及教师的适当评论很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重视程度,若忽略了此环节,可能会使学生的探究激情大大降低,以后的探究活动也会流于形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也无从谈起。交流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形成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则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学生对小组探究活动的反思过程,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 在第二模块中,首先我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做个有心人,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然后学生举出其他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例子,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我们正在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沙漠种草计划进行分析,中间穿插练习三,即分析牧区大量养山羊对环境的影响,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及整个人类有哪些行为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有利的、不利的),再为本地区、整个国家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出谋划策。课后让学生完成一篇论文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调查、寻找资料完成课后论文,能使学生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体会到环境的整治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事,而是每个人都有责任、应该关心的。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 学习方式的整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课程的整合。整合有几个方面,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是课程整合的根本价值,因此在设计时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整合。如:在分析资料时,把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问题情境的设计。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能在教学中形成高潮,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其次,设计问题情境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可能。所以,我在(1)导入新课(2)资料分析(3)技能训练(4)设计计划等环节时就考虑设计问题情境。 3. 学生活动的巧设。 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在这个载体中,学生能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个性魅力,提高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活动的设计方面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如:小品表演、抢答比赛等。(2)有效性。如抢答比赛使分析资料的效果获得较大的提高。(3)促进性。如设计沙漠与雨林对比提出问题的一个学习活动就对学生顺利地进行探究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