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摘要: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定位不明确,缺乏办学特色,这是影响工科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美国不同层次的工科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工程教育最缺乏的就是特色和个性。关键词:工科毕业生;培养目标,培养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掀起了一场革命,从原先的“统一分配”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进行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这种竞争力和适应性将随着市场经济力度的逐步加大,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趋势。因此,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占总数近40的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一、工科毕业生就业率高的现状不能掩盖竞争力差的事实在我国,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近几年我国工业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的绝对比重都有大的提高。另外,在人世的背景下,伴随着外资的大量流人,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自己的制造业基地转移到中国,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因此,在近几年的就业市场上,工科类专业一直需求量较大,就业形势相对较好。相对于文、农类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来说,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存在什么忧虑,然而高就业率并不能掩盖我国工程教育的深层危机工程教育的质量(合格工程师)。据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2000年度在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排序中,我国R&D人员总数占第4位,然而合格工程师可获得程度却排在47位,2002年度,我国的研究与开发总人数居世界第2位,是否拥有合格工程师这一指标却排名第49位(最末位),这对拥有三千余万工程技术人才的我国来说,质量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用人单位反映,每年三十多万补充进“高级专门人才”大军之中的工科毕业生缺乏特色和个性,无论是重点工科院校还是普通工科院校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专业面窄,又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已经由规模、数量之争转化为人才的竞争,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识别能力越来越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百般挑剔固然有扩招的影响,使得他们有了更广阔的选择余地等原因之外,更暴露出我国工科毕业生的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二、从中美两国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与就业流向看我国工科毕业生的竞争力笔者认为,从宏观上讲,要提高工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校一定要定位明确,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体现特色化,不要盲目地随波逐流。信息时代,既需要攻克高尖技术的研究开发人又需要从事实际操作的应用人才。例如德国的文凭工程师(相当于我国的工科本科毕业生)中,从事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设计与营销,制造、运行与维修等工作的人数分别占文凭工程师总人数的、。并非所有的工科毕业生都去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既需要研究型的,也需要应用型的。明确这一点,对确立我国不同层次的工科学校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美两国部分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美国的大部分的高校都设有工学院,既有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工科教育(M1T等),又有一般应用型大学的工程教育(克罗拉多大学一Boulder分校等),还有2年制社区大学。各校都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发展定位,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培养目标差异很大,以机械系为例,M1T、MICHIGN、COLORDAR等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各异,这三所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分层次的、多样化的。全美工科排名连续l5年高居榜首的M1T以培养领袖人才为己任,工科排名处于一般水平的COIDRDA则定位在提高学生在机械领域的职业技巧。而在我国,同类学校培养目标趋同性强,没有各自的特色,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层次性。重点院校与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并无多大差异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任的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地方院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并无多大差异,两所学校都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最终培养目标2、人才培养体系比较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化直接体现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三所高校各具特色,M1T机械系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地体现了以“培养造就男女公民成为工业、政府、教育部门的领导人才”这一点,该院的教育计划强调了解基本的原理,熟悉设计、计算的和分析的方法,开发创造性处理工程问题的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变力,使之为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作好准备,强调本科生参与研究(UROP),从科研的立项论证、总体方案设计、研究实验工作,到最后的数据分析、科研总结,学生都可以参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参加UPOP,该计划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工厂、非赢利性机构或政府机构工作,以发展学生的工程或商业能力。作为全美一流的工学院,密西根大学机械系提供大量的工程的和非工程领域的选修课,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广泛的拓展,同时又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条件。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提供了许多机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鼓励学生参加teamproject,他们认为,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参与不同的团队项目,学生可以深人地获得有价值的技术、管理、组织、人文方面的知识,当学生亲身经历过自己的设计由概念到成品的全过程后,对他们来讲,如何在一个多学科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来领导一个团队将是他们最有价值的收获。另外,密西根大学还鼓励学生参加为期八个月的合作教育计划(COOPProgram),参加COOPProgram有许多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机会进行职业选择(TestDrive),学生面对企业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这种工作经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有更深人的了解,而且能对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COLORDA大学工学院的培养体系主要定位在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职业技巧,机械系的学生在经历了八个学期的学习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确实掌握那些对机械工程学科有用的基本知识,掌握并能够应用机械工程领域的一些核心知识,具备设计、操作、分析实验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他们的课程体系以全系统一的固定课程为主,每一学期允许学生有一门人文方面的选修课,在四年级允许学生有两门机械领域的选修课。我国三所高校的课程体系的构成模块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四大模块组成,各模块的构成上基本无多大差异,缺乏层次性和特色。以实践教学为例,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本科生拿到学位证书所需修满的198个学分中,实践环节(含军训)占19个学分,占总学分的96,学校提供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题训练、课程设计等;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需要修满166个学分方能拿到学位,实践环节(含军训)占了21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26,实践的内容包括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认识实习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的学生实践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共42周。三所高校机械系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实践内容、实践周期没有明显差别。从以上的比较来看,我国三所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基本相似,相似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体现不出重点理工科院校与一般工科院校所培养学生的差别,这既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才成长多样性的需要,对学生未来的择业是极为不利的。我国传统教育中,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据我国教育部制订的统一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体系来制订的,各校基本一致。传统的、计划性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起着误导作用,使得很多学校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由此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个性和特色。目前虽然部分重点大学已经获得了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但由于学校办学方向、目标定位不清晰及传统办学思维定势等方向的惯性影响,我国不同层次学校之间在培养体系上的差异性还没有体现出来。3、就业流向比较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主要依据学校的等级和专业,从2002年美国不同层次的三所学校机械工程系本科生流向与薪金比较可以看出,麻省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往往受聘于一些着名的跨国公司,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工程领域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大多数毕业生所就职的是企业中的一些有决策权和影响力的关键岗位,密西根大学受聘于跨国公司的毕业生占很大比例,并且有很多学生从事与工程相差甚远的职业,例如法律、艺术等,克罗拉多大学的毕业生则大部分在工程领域从事传统的产品制造、生产、设计等岗位。不同层次学校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的区别、薪资的差别,说明用人单位在选择学生时其实是已经定位了人才需要的规格。我国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提供的人才规格撞车,重点工科院校和普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把并且,由相似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重点工科院校的学生与普通工科院校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别,由此导致学生定位不明确。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的学生竞争同一个岗位,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招聘的依据往往是学目标定位在传统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校的名气和专业的对口程度。三、结论和建议l、分层次、分类型做好各自的目标定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要有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各层次的高等学校承担着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任务,它们培养的毕业生要为社会需要的各种岗位层次服务,因此,各高校要正确定位其承担的培养目标,在各自的层面上办出个性和特色,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名牌大学的工科培养目标要定位在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以造就学术大师、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具有雄才大略的领袖人才为己任,而普通工科院校则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巧,在了解市场行情、了解本地区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后,科学定位,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出特色,才能使自己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找准位置。2、课程体系改革从课程体系看,要合理分配通识教育单元、专业单元、核心课程单元的比重,加大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强化专业教学。我国50年代受前苏联影响,学生的知识固然学得很专深,但知识面却极为狭窄,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薄弱,对法律、经贸、管理、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狭窄于专业”的现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社会需要的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管理、会经营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强化专业的同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宽泛的课程体系。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工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亲身参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相联系的、以科技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工程实践来实现。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过程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不仅培养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始有了创新意识。本科生参与科研,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今后选择职业的能力,尤其是在研究型大学中,更需要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科技开发工作的具有很强创造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因此,要扩大各种设计性实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企业的研发活动和产业化过程,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和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学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倪明江创造未来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307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OOO,(1):61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