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方法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实验小学 张晓波摘要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人类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也可以说是天然的启蒙者。本文主要从教材、教学过程、教师以及场地器材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因素如何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课我从事的是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从理论上来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课的。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但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讨厌”体育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时的学生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练习时,不在乎、随便。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兴趣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励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学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而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乐趣、体验什么样的乐趣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一、兴趣对小学生上体育课的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其实,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不是要我们一味迎合,迁就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而是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小学生已有的某些运动兴趣,是比较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大多数尚未形成兴趣中心。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与重视运动能力的系统传授,过于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很好的掌握运动技能,也没有激发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实际上,学生多学或少学一些运动技能,对掌握运动动作是否规范,并不是最重要的(当然,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使学生多学一些运动技能,掌握的运动动作也尽量规范一些。)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是体育课堂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即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再多,技术动作在规范,如果对运动没有兴趣,不坚持参与体育锻炼,那么,学了也是白学、学也无用。因此,新课程体育教学观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体育活动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影响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素。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传统体育教育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如果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2、教学内容因素。新颖的事物能引起好奇,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小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小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大。教学内容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3、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再加上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漠、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可以说学生本身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想法。4、场地器材因素。小学生对场地、器材布置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新颖,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小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三、激发与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方法1、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众所周知,体育课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练习属于运动条件反射,它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运动。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相反,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存有隔阂,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会出现不均衡,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就会降低,甚至会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动作失调。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进(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良好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2、通过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并且要讲究语言艺术,例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害怕心理时要用语言来消除“某某同学,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你瞧其他同学都在为你加油那!”、“勇敢一点,你一定能行的!”当学习有困难时:“你开动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最喜欢动脑筋的同学!”、“小小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当失败时;“虽然你失败了,但已经十分努力了,老师还是要表扬你的!”、“某组比赛顺然失败了但队伍站的很整齐,是最守纪律的组!”运用激励的语言来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活动有趣,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3、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不必担心不好组织,不要怕“乱”,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自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即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确实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4、通过设疑来激发学习兴趣。设疑,即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例如,上队形变换课时,教师先讲“一列变二列怎么走”,练习完成后便提问“二列变四列、二列变三列”具体如何走?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养成动脑的好习惯,还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又如中长跑教学是教学内容中较单调、枯燥,学生比较惧怕的内容。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首先提出一些问题:“马家军在哪些项目上使国外对手胆颤心惊?” 为什么说长跑运动能考验人意志和毅力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讲解其中的技术要领,逐渐激发出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投身长跑运动并从中体会长跑带来的乐趣。5、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6、加强体育课活动的选择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课活动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7、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上体育课,从而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1)加强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增加集体凝聚力、向心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2)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鼓励。例如,在铅球测验时,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地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素质和先天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3)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