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日情绪映射的新民族认知管理北京时间3月15日晚,天津泰达球场,在2011年亚冠联赛小组赛天津泰达队对日本大阪钢巴队的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双方以及看台上的球迷集体为此次日本地震的罹难者默哀,以表达对日本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他们抗震救灾的支持。这一幕在十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今天,最容易刺激中国人敏感神经的日本遭受地震重创,面对这一灾难,中国人的态度却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悲悯之心为日本祈祷、以人类的名义向日本伸出援手、以谦逊的态度向日本的文明意识学习,成为了此次中国人看待日本大地震的主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在精神上和文明程度上的自我更新。当悲悯与钦佩成为主流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没有记者提问的情况下主动谈起了日本地震。他说:“三天以前,日本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地震灾害,给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想借此机会,向在这次灾难中遇难的日本人民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全体日本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他说,“中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感同身受”“中国各界第一时间声援日本抗震救灾”,这是一则新闻通稿的标题。在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天内,在中国的各大媒体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巨震当前,以悲悯之心为人类祈祷”,“以人类的名义 向日本伸出援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太过渺小.”。除了祈祷与慰问,向日本先进的救灾机制与民众的高素质学习,也成为了媒体讨论日本地震的另一个焦点。在网易和腾讯的首页上,连续几天都用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先进的抗灾机制,以及日本临震不乱的国民秩序和文化。很多中国人通过网络和报纸,看到了地震中日本的强大与自信的细节,看到了日本国民惊而不乱、守法守序的高素质,有中国人发出钦佩的感叹:如果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当然,在网络上,还有一些粗鄙的民族主义者表现出幸灾乐祸地情绪,但基本都是陷入被网友群殴的境地。“你有病,得治。”这是微博上,一位网友对某英语教育明星发表“报应论”的讽刺回应。与十年前在9?11事件之后中国网络上部分极端民族主义愤青失态表现相比,今天的情形让人感觉恍如隔世。是什么让国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不断挑起中国人的极端且有相当粗鄙的对日民族主义情绪瞬间消亡于无形,其中缘由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极端的对日民族情绪的隐退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一股重要的思潮,而近二十年来,日本一直是刺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极端化,极端化化的一个最重要来源。历史的积怨,以及国家发展水平的实际差距,造成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日本的心理厌恶。而全球化不断的加深,中日各种层级的往来又不断深入。客观上又给了中日不断接触的机会,也造成了各种摩擦和矛盾不断出现,反过来又给民族主义情绪极端化以机会。这种情绪化的极端民族主义总是以寻找对手为出发点的,有着常年历史积怨和现实竞争关系的日本就成了最好的靶子。找到对手,再妖魔化对方,这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典型手段,这也就注定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本身是极端和肤浅,经不起推敲的。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开放,网络媒体的进一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狭小世界,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通过更真实的信息和观察,人们看到“战后的日本是靠辛勤的劳动和不断完善的制度实现了腾飞,而不是靠战争与掠夺。人们逐渐发现,战后的日本民众早已对侵略与专制深恶痛绝。人们看到了,在汶川地震中奔赴灾区的日本救援队全力以赴的身影,以及那曾经遍布日本街头巷陌的捐款箱。空洞呐喊的落幕在古代中国,人们的民族自豪其实是一种文化自豪,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制度和文化优于四夷。 美国学者白鲁恂曾说,民族主义的发展必须超越种族或民族归宿的要求,建立实质性的内容去激发大众的情感、设立规范和准则。也就是说真正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对本国的热爱与认同的基础上,而非是“寻找一个他者”的基础上,暂时的同仇敌忾并不能加强个体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反而会透支个体对本民族的热爱。现代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不能是无原则、无内容的,真正站得住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关于共同体生存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的一种实质性的认同。近些年流行起来的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是缺乏这些实质的文化内核,要说其内容,几乎只有排外一个使命和特征,爱国变成了毫无理由的妄自尊大,其诉求更显得像是空洞的呐喊,对暴力正义观的推崇。邓小平曾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是一个相当准确的断言。特别是二战之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靠武力说话,一个民族是否受尊崇,也不在于其是否凶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了文明的竞争。这一点,看看那些发达的欧洲小国家的吸引力就很清楚了。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民族主义的内涵决不能仅仅靠排外,而必须要建立一套具有普遍说服力的文明体系。这样一个把空洞的民族主义的“实在化”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就已经指出,爱国首先不是仇视日本,而是向日本的优点学习。爱国就是去追求实实在在的文明的进步。中国人将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中国繁荣与崛起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世界其他国家,而是自己自身的某些缺憾。在这样一种视角之下,中国人审视日本,不再是仇视,而是学习。 现代商业社会的民族观二战以后,美国提出给欧洲提供巨额援助,帮助欧洲恢复因战争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在四年里,美国用国内纳税人的钱,通过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了欧洲13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对帮助欧洲迅速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复苏的欧洲市场也为美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美国和欧洲最终实现了双赢。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商业社会的逻辑,那就是,如果你想富裕,如果你想发展,你最好有一个富裕和发达的邻居。现代商业文明与合作可以使人类财富总量获得爆炸式的增长,在科技和制度的进步与完善之下,我们不再需要通过掠夺自然资源致富,相反,侵略与掠夺已经因为成本过高、收益过小而正在被现代文明抛弃。一个国家的富裕靠的是文明,而不是武力。而事实上,类似马歇尔计划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美欧之间,中日之间也有相似的情况。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提供给中国的官方开发援助近4兆日元,对中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中国市场的开发与成长也给了日本企业更大的机会,日本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就是中国。其实,极端民族主义者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不理解这种现代商业社会的逻辑,依然还是以传统小农社会的逻辑来看待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以为世界财富就是一个你有我无,你多我少的零和游戏;以为世界秩序就是一种你抢我,我抢你的丛林。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人越来越理解现代商业社会竞争共赢的逻辑。中国人逐渐明白,日本的发展与繁荣,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中日两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地震所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国同样受损。地震之后,日本股市连续暴跌,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股市,都因此大幅下挫。这就是现代商业社会,当中国人逐渐理解了它的逻辑,就不可能再对日本地震有失态的表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