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语文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陶渊明是位真的隐士。他享年六十三岁,倒有五十余年在家乡农村过着隐居生活。也曾断断续续做过几次官,但从四十一岁辞去彭泽令后,便再也不肯出仕。晚年景况颇为艰窘,有人劝他再谋官职,也有人不理解他,对他议论纷纷,五十多岁时朝廷还征他为著作佐郎,但他一概( )。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陶渊明写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他的诗现存一百二十余首,大多作于中年以后,以隐居躬耕生活为题材。不过我们( )把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理解成总是悠然自得,没有一点内心冲突,那就不正确了。他少年时代对于大济苍生,立善垂名本有热烈的向往。但他眼见当时官场充满了虚伪和贪婪。才能出众、秉公正直之士不但受到诽谤,而且常常横遭不测。诗人不愿意、也不善于在这样污浊的宦海中( )。诗人生活的东晋后期,局势动荡,战祸连年。在此种险恶的政治局势中,田园生活使诗人的心灵获得相对自由。但在他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得不感到悲哀凄凉,这种心情,在组诗饮酒杂诗等作品中多有表现。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置之不理 既然 沉沦B. 置之不理 如果 沉浮C. 充耳不闻 既然 沉浮D. 充耳不闻 如果 沉沦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在他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能不感到悲哀凄凉之情B. 但在他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得不感到悲哀凄凉C. 但他在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能不感到悲哀凄凉D. 但他在归隐之后,想到自己少年时的壮志已成梦幻,也还是不得不感到悲哀凄凉之情【答案】1. B 2.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意见。语境是说陶渊明不“理睬”朝廷的征召,而非不听取意见,所应选“置之不理”。如果就,假设关系;既然就,因果关系。原文是假设关系,应选“如果”。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沉沦: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地。与“宦海”搭配,应选“沉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有:残缺主语,可将“在他归隐之后”改为“他在归隐之后”;不合逻辑,“不得不”强调的是客观环境对主体的影响,而“不能不”则强调的是说话人自身的意愿或认识,带有主观色彩。这里是强调陶渊明的主观感受,所以应用“不能不”。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C。故选C。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的登高每联对仗,句法严谨;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B. 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充满诗情画意,赵树理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C.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刽子开枷科”中的“科”是古代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D. “序八州而朝同列”,指秦统理八州,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古时天下分为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琵琶行是一首杂言古体诗”有误。琵琶行是七言歌行。故选A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自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的200多年间,社会上出现了思想解放,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学术上的争鸣,直接导致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发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生,有其复杂多样的原因。作为文化发展的一般前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发达,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城市的繁荣,交通的便利,为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社会的动荡,震撼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出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学术派别;文化的下移,形成了培植新文化的广阔深厚的土壤;各诸侯国的君主为争霸天下而礼贤下士,养士成风,对当时知识界的发展进步也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这些都从不同方面构成了“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形成“百家争鸣”的另一个前提是,这一时期各派学者,尤其是儒家的几代学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先后编纂出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礼等重要典籍,对于传播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墨子曾经提出判断是非的“三表说”,其第一条就是“上本之于古圣王之事”,要有历史的依据。各家学派的论辩,也多以历史文献为立论的前提。(节选自林振浩为什么说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文化大繁荣)材料二:论语和孟子虽然主要作为儒家经典而传世,但从文学角度而言,它们不仅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巨大。首先,它们都提出了一定的文学主张。当然,在孔、孟的时代,文学的概念还不清楚,但是,孔、孟对诗、文的一些论述,则反映了他们的文学主张。比如,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表明了他先德行、后文艺的思想。他关于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关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的论述,更是体现了他对文学社会作用的重要见解,这些有关诗三百篇的论述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反对“巧言令色”,主张“文质彬彬”,则表达了他“中和”的审美观点。至于孟子,他提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万章下)的“知人论世”说,又提出“我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上)的“知言养气”说,对中国后世的文学评论、文学创作,都有巨大的影响。其次,论语孟子都是语录体的典籍。虽然其中没有详尽、具体地描写,但是从孔子、孟子和其他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显现出了孔子、孟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比如论语述而记孔子与子路的对话,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可以见孔子沉思善谋的性格,子罕中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表现了他的哲人的气度和对人生的感叹。而阳货篇中,他欲应佛肸召,在回答子路问话时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又可见他时有风趣的一面。而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孟子与陈相的对话,充分显示出了孟子充沛的感情和激越的论辩才情,可以看出他反对超逸,力主济世的主张,这些都是很有性格特点的记载。(节选自李庆(论语)和(孟子)有何文学特点)材料三: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讨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抄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4. 下列与“经”相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期的各派学者,整理前人的文化成果,编纂了周易尚书等儒家经典,这是形成“百家争鸣”的重要前提。B. 孔子“中和”的审美观点,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说,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巨大的影响。C. 所谓“经”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D. 论语并非孔子所作的事实,削弱了这本书的影响力,而八寸的“袖珍版”论语更有利于儒家思想的推广。5. 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从分析“百家争鸣”形成原因的角度,证明“百家争鸣”“直接导致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发达”的观点。B. 由材料一可见,社会的动荡,震撼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出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学术派别,这是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之一。C. 材料二列举孔、孟提出的文学主张及论语与孟子的写作特点,表明传世的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D. 材料三中举汉代成书的孝经简长只有一尺二寸的例子,支撑了古文经学派的周代官书才可称作“经”的观点。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的200多年间的经济发展,为诸子百家学术上的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B. 论语孟子是语录体典籍,它们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 在汉代,虽然被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为重视的文献,但并非所有最受朝廷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D. 在汉代,遵从当时社会规定的格式,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经的书,简长六寸。【答案】4. C 5. B 6. B【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各派学者儒家经典”错,根据“这一时期各派学者,尤其是儒家的几代学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先后编纂出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礼等重要典籍”可知,本项题干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偷换主语,应是儒家学者。B.“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巨大的影响”错,根据“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巨大的影响”可知,“对当时”与原文意思不符。D.“削弱了这本书的影响力”错,于文无据。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分析百家争鸣形成原因的角度,证明百家争鸣直接导致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发达的观点”错,“分析百家争鸣形成原因”与“百家争鸣直接导致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发达”非论据与观点的关系。C.“孔、孟提出的文学主张及论语与孟子的写作特点,表明传世的儒家经典”错,范围扩大,根据“论语和孟子虽然主要作为儒家经典而传世,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巨大”可知,原文仅指论语孟子。D.“汉代成书的孝经简长只有一尺二寸的例子”错,“汉代成书”与原文“据说是汉人所著”意思不符,且不能证明“古文经学派的周代官书才可称作经”。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错,与材料二第二自然段“这些有关诗三百篇的论述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意思不符。故选B。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樗散生传【明】宋濂樗散生者,钱塘人,李氏名诇,字孟言。少受学越人杨君廉夫,负气尚节,善为诗。卖药金陵市中,名其室曰樗亭,而自号为樗散生。市人病者趋其门,买药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