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 要中国电影分级制一直呼吁多年,但最终被权威管理部门否决,这实质上阻碍了中国电影生产力的更快发展。本文论述了分级制与电影生产力的关系,中国电影对分级制的迫切呼求,电影分级制对中国电影生产力的提高与影响,并对如何消除中国电影分级制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建设性观点与意见。关键词 生产力;电影分级;提高效益什么是电影分级制?就是电影生产和电影管理的一种规范与模式,是将电影按照内容表现的性质,分成不同的级别,适应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欣赏,其目的一方面可以保护未成年观众不受充斥在电影里的暴力、色情、吸毒、恐怖等镜头话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个性,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广大电影艺术生产者的积极性。电影分级,就是对电影生产力的解放。一、电影生产力构成与分级制的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分析,生产力是一种生产能力,包括生产者、生产资料和产品三大要素。以此分析,电影生产力包括电影艺术生产者、电影生产资料和电影产品。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劳动者本身是最核心的要素。中国电影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包括编剧、导演及电影相关的工作人员,而编剧及导演是电影生产力中最核心的要素。电影生产力与其他生产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质上都是进行社会生产活动,而电影生产不是简单的物质生产、农业生产或者某种机械生产,而是一种艺术生产,其产品就是艺术作品。电影产品不是满足日用物质消费生活需要,而是满足社会的精神需要。电影生产力的硬件主要是指电影技术水平的发展,即生产的电影工具。中国电影的硬件,随着世界电影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从黑白走向彩色,从彩色走向数字电影,技术不断更新,电影的技术含量及产生的艺术效果越来越具有魅力。电影生产力的软件则是电影工作者自身,电影工作者的电影生产观念、管理观念及电影发行观念,这些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电影生产力的发展态势、设计规划、开拓途径和价值定位。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加快,生产力的性质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相应的信息传递和处理水平也得到了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主要要素。在当代社会,信息同样对电影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直接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社会的进步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步伐,促进生产力发展。对于电影生产来说,电影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电影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综合关系,包括电影的各级组织管理关系。电影生产力决定了电影的生产关系,电影生产力要求电影各种生产关系必须推动电影生产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影生产力的积极性和生产能力。电影分级制是电影的一种管理形式,是属于建立在电影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范畴,是为电影生产力服务的。作为电影管理关系模式的分级制,无论有多少政治或其他因素的干预,但它必须尊重电影艺术本身的规律,必须为电影生产力服务,尊重电影生产力,适合电影生产力。电影分级制有四基本个特征:首先,它是电影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是电影生产力客观发展的需要。其次,电影分级制属于艺术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虽然与政治意识形态彼此关联,但艺术意识形态不等于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更不能无故钳制、孤立艺术形态,让艺术意识形态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奴婢。第三,电影分级制具有普适性,即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管理,都可以有一种共同的分级原则与标准,各个国家的电影分级制并不是绝对孤立的。第四,电影分级制有特殊性,因为不同的文化信仰、道德要求及民族个性,对电影分级的标准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但是,任何电影分级都必须适合电影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禁锢压迫电影生产力。在任何体制的社会里,作为电影生产者都希望各种社会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电影生产力的发展。电影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电影技术的发展,还包括电影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的全面发展。电影分级制可以促进电影事业的全面发展,美国、香港、台湾、日本、印度,甚至伊朗,由于早已经实施电影分级制,谁能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发展不如中国?谁能说伊朗阿巴斯的电影水平低于张艺谋?电影分级制能够促进电影制作者导演、编剧、演员及所有电影工业相关人员的主体性的全面解放与生命力的彻底释放,保护电影的观众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选择权力的自由与对电影批评的自由。任何电影的管理手段,都是为了促进电影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在僵硬的管理体制下非得狭隘片面地理解电影分级制,从而扼杀电影分级制,其结果是不适应电影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电影发展的绊脚石,这样的电影管理体制则需要进行体制改革,以促进电影生产力的正常发展。中国电影需要真正的的蓬勃兴旺,而不是一种表面的、强加的电影“GDP”的假乐观,电影分级制势在必行。二、电影体制的压抑与分级制的呼吁应该说,中国的电影发展一直非常压抑。第六代之前的导演,其压抑来自起步阶段电影生产力的落后及中国现代史发生的战争混乱。从20世纪20年代末第一代导演开始时期,到当代电影的发展,百年电影史就是一部电影生产力的压制与反压制的历史。第一代导演由于整体上属于电影的起步阶段,电影的发展受到生产资料及生产技术低下的压制,电影产品制造比较粗糙,但是,第一代中国导演是开拓者,在极其简陋的技术条件下,开始了中国电影的起步。第二代、三代导演,由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大战争冲击,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使得电影生产力更加受到牵制,一方面要经历战火纷飞的现实情境,另一方面需要执著地为电影艺术奋斗。即使如此,从中国第二代导演开始真正形成了电影的独立价值,他们开始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探索,将“写实主义”和电影结合起来,反映现实社会战火中民间百姓的生存与痛苦,有意识地将电影与舞台剥离开来,从对戏剧的模仿形式转向电影自身内涵,让电影真正成为“电影”。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体制是在高举“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的旗帜下进行的电影生产,是遵命于计划内的电影政治宣传,第三代、第四代导演由于在严格的大陆政治形势压制下,生命被束缚,个性被枪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了毛泽东主张“阳谋”的幌子,电影生产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和打击。“文革”时期,电影导演几乎完全失去了话语权,文艺界沉入了万马齐喑的泥潭,八个样板戏则是对中国电影界彻底阉割的变态结局。第三、四代中国导演,犹如悬崖上的小树,在裂缝中面临风暴肆虐的考验,同时坚强地从事着自己热爱的电影艺术。“前十七年文艺”(“文革”前)依然出现了不少优秀电影。“文革”结束,第五代导演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电影生产力开始得到了解放,导演不再完全沦落为政治的奴婢,开始了一些电影艺论文代发表http:/www.51lunwen.com/magazlinelib.html术的探索。电影从“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中摆脱出来,开始了电影的复苏与觉醒,被压抑的电影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1978年到1989年是中国电影生产力真正解放的大时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影风格从一元走向了多元,张艺谋、陈凯歌得益于那个特点时代的造就。第五代导演是幸运的,时代的春天让他们真正地“百花齐放”。第六代导演开始了独立电影的探索,但是,第六代导演一直生活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压抑,一半是自由”的纠结中。虽然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经历了战争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复杂的阶级斗争,第四代在“文革”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成长,这些导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在时代面前的无奈与压抑,然而,最无奈、最压抑、最痛苦的则是第六代及新生代的年轻导演们!第六代导演们没有经历硝烟弥漫战场上的洗礼,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高潮时期的豪迈激情,也没有“文革”时期的青春狂热,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年代,从学院到社会,从国内到国际,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哲学思潮、电影思潮在第五代那里轰轰烈烈后已开始趋于沉寂,第六代导演更多的是以极其外冷内热的姿态,极其个性化的电影语言,极其平民化的叙述视角去观察,去寻觅,去表现,从而去展示一个真实客观的现代中国,去展示中国在从狂热的政治崇拜后,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在传统道德与文化的坍塌下,在社会良知失序情况下中国转型期的时代阵痛。但是,第六代导演所受制于的是中国电影管理局的严格体制,他们的努力大多数情况下都被无情地拒绝;他们的作品只能属于“地下电影”,他们的积极性不是对于中国电影体制管理的负责与导演身份的光环,而是作为“60后”“70后”觉醒者对中国整个社会的一种良知的关注。在无情的电影体制压抑下,第六代大多数导演开始希冀与体制和解,而最好的办法是将中国电影管理进行分级,然后按照世界电影的管理惯例,第六代电影属于何种等级可以名正言顺地予以划分,满足热爱第六代电影观众群的需要。2003年,对电影分级的要求达到了高潮,那些被压抑的导演抱着天真的态度,以为电影分级即可实现,显示出多年压抑与茫然后的兴奋。南京作家苏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米被改编成电影,7年一直无法获准上演,“我赞成电影搞分级,米如果成为首部分级片算是比较凑巧吧。”对即将亮相银幕的米有望成为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的消息,苏童似乎也表现得格外期待。可是又一个10年即将过去,米不但没有分级,却依然被禁。第六代导演非常愤慨,为什么他们的电影无法公开上演,他们的投资无法获得市场,他们的心血就因为体制而白耗!冬春的日子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100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17岁的单车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可是依然很难获得大陆电影体制的通过,无法与观众见面。导演王小帅对电影分级早已充满了热切期盼。鬼子来了小武蓝风筝冬春的日子苏州河北京杂种东宫西宫,甚至港台华人导演的电影蓝宇盛夏光年喜宴盲井盲山等无数部非常深刻、非常具有人性、非常个性与艺术的电影为什么都被中国电影体制一起扫除干净?客观地说,第六代导演了除了要受到电影体制的压抑外,还要受到市场的双重挤压。因为他们的电影很少能得到通过,即使通过了,也无法与进口的国外大片相竞争,也无法与极度炒作的第五代的“贺岁片”“节日片”竞争。第六代注定了是地下“小众电影”,可他们电影的内涵及艺术深度并不会逊色某些大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